徐州工程学院 - 《徐州工程学院报》
加强校企地联合 促进产学研合作 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我校“服务县区重点项目”科技成果转化成绩斐然
本报讯为加强与徐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丰县、沛县、睢宁、邳州、新沂、铜山区、鼓楼区、贾汪区等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服务徐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我校坚持“立足徐州、面向苏北、服务江苏”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人才与科研优势,全力推进“徐州工程学院服务县区重点项目计划”,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我校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并举,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并进”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多管齐下,推动产学研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据不完全统计,我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完成了国家、省市及企业委托项目181项,建立产学研基地111个。在学校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推动下,产学研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在2010年举办的我校首届“校企(地)联盟大会”上,省内外有300余家企业加盟,签订合作协议200余项。2011年,我校和徐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功举办了“徐州市校企合作共赢推进会”。2013年,我校申报的“整合徐州文化资源,打造区域文化品牌/‘徐州文库’建设的创意与实践”项目又荣获“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创新创意优秀奖”。我校连续四次获得“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创新创意优秀奖”,标志着我校融入地方,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与措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
2014年,我校重点推进了“徐州工程学院服务县区重点项目计划”,大力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我校共确定8个二级学院的10个项目作为学校服务县区重点项目。其中化工学院与“新沂化工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的技术改造和外包服务”项目;机电学院与徐工集团就“高精度多路换向阀的研发”联合技术开发项目、与“丰县电动车产业技术服务”项目;环境学院与贾汪共建“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及综合开发一体化技术示范工程”项目;食品学院“重点服务徐州五县农产品加工产业”项目;人文学院与徐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淮海地区经济联络处合作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项目;经济学院与苏宁易购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徐州工程学院苏宁电子商务研究与应用中心”项目;体育学院围绕徐州地区赛事运作、场馆赛后利用、职业技能培训、健身指导等方面与徐州市体育局开展合作项目;管理学院与云龙区就“淮海经济区现代商贸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与沛县旅游局就“沛县智慧旅游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提供咨询服务等项目,于2014年10月31日,由学校与各二级学院负责人分别签订了“徐州工程学院服务县区重点项目责任书”。2014年11月25日,科研处和机电学院、食品学院、管理学院负责同志分赴丰县和沛县具体推进项目实施。在丰县,机电学院与徐州百事利电动车业有限公司开展了技术服务,与丰县电动车产业园、小刀电动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进行了机器人生产线方案设计;联合转移中心与徐州百事利电动车业有限公司开展了关于市场营销的工作培训;食品学院与徐州林泉绿色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就开发功能性饮料等达成了合作意向。在沛县,机电学院与徐州恒辉编织机有限公司开展了技术服务;管理学院与沛县旅游局开展了智慧旅游规划设计及人员培训工作;食品学院与江苏香道食品有限公司、徐州中意食品有限公司、徐州汉戌堂食品有限公司就技术服务与项目申报等达成了合作意向。
我校还分别在丰县和沛县设立了“徐州工程学院联合转移中心丰县分中心”和“徐州工程学院联合转移中心沛县分中心”。2014年12月13日,张新科院长与丰县领导研究校企地合作事宜,校地双方签订了“徐州工程学院联合技术转移中心丰县分中心”和“徐州市工程车辆外观及功能设计研究工程中心丰县分中心”的共建协议,并为两个中心揭牌。“徐州工程学院联合转移中心”丰县和沛县“分中心”的成立,加深了我校与两县的合作联系,深化了校地、校企的科技合作,推动了我校技术转移工作。
通过努力,目前我校产学研合作工作,在服务地方,通过“校企(地)联盟大会”的平台,重点推进了“徐州工程学院服务县区重点项目”的落实。特别是“徐州工程学院联合转移中心丰县、沛县分中心”的设立,从而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科技合作新格局,取得了丰硕的服务成果。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