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乃胜,1977级海洋地质专业,山东寿光人。现任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正厅级),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高考就是吃煎饼与吃馒头的区别”,当年鼓励李乃胜参加高考的老师所说的这一句质朴却不失真实的话,让他在高考前一个月拿起了放下四年的课本,去追求那“吃馒头”的幸福。
1977年的冬季高考,使李乃胜从青年农民变成了大学生,实现了他人生命运的重大转折。但步入山东海洋学院大门的他,心里并不轻松。开学伊始,他遇到了大学生涯的第一只拦路虎———英语。英语摸底考试他无可奈何地交了白卷,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当时就连英文字母A,李乃胜都将它称之为扑克牌的“尖”。英语基础几乎为零的李乃胜并不气馁,而是从零做起,开始了“觉不够睡,时间不够用”的攻坚战。见缝插针,手不离书,排队吃饭间隙也要翻看英语课本,经过这样一番忘我的努力,他的英语水平终于有了起色。
虽然每月35斤的定量使他没法吃饱,但心里却装满了能吃到馒头的幸福;虽然没睡够过,却仍坚持每天锻炼身体;虽然学习时间不够用,但他用行动诠释了“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就总还是有的”,打饭、吃饭、走路时总有课本在手中。这样一年的努力,换来了年终全地质系唯一的一个 “三好学生标兵”的荣誉———各门功课考试成绩90分以上,包括曾经让自己尴尬一时交了白卷的英语;体育比赛摘得了山东省长跑冠军的殊荣,成为一位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标兵”。
在海洋地质专业的野外实习过程中,李乃胜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地质学者应有的求学姿态———实践出真知!“如果只是被动地学习老师教的知识,那你怎么学也不会有老师知道的多,你凭什么能做出成绩呢?”这就是李乃胜的求学信念。
毕业实习的一个学期里,李乃胜几次翻越宁镇山脉,进行地质构造填图。一个人,一个地质罗盘,一把地质锤,几张可以证明身份的介绍信,吃住都在山坡上。这样简单原始的地质实习过程总有危险伴随,他曾误闯山涧的射击靶场差点挨了枪子,曾趴在矿山火车里睡着了,差点被石头掩埋……这样鲜活的野外地质实习经历是当代的大学生所不能体会的。老一代的地质学家们餐风露雨,用自己的双脚一步步踏寻地质遗迹,为祖国探宝藏,这样的献身精神值得每一个地质学子敬仰。
李乃胜在“勤能补拙”的努力中完成了从英语零分到“三好学生标兵”的跨越,或许能给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们一些启迪……(李聪颖 张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