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佳丽(2012级市场营销,支教队队长):
曾经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大学里如果没有支教过一次,你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如今我才理解其中的含义。和他人相比,我显得无比幸运,连续参加两次支教,收获了许多无法替换的经验和快乐。感谢学校给予我机会,也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加入我们,去体会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马铎(2013级物流工程,三年级班主任):
出发那天,大巴在群山间碌碌穿梭。我低头玩着手机,窗外景物飞驰。看着网络上各种好吃好玩的照片,羡慕之中更有一点后悔。因为如果不是支教,我也可以回家,吃爸妈做的饭、和朋友一起玩耍。但是几个小时车程过后,看到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堆满了期待的表情。这一瞬间,所有的不快乐都烟消云散。
付恒(2013级电气工程,五、六年级老师):
短短半个月的支教生活,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把爱心与志愿精神传递下去。就如同尼采所说:我们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求给予,不求回报。一个志愿者就好比是一把泥土,我们的存在的意义,不是被淹没,而是与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汇成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峰群。这样的山峰,可以改变风的走向,可以决定水的流速。
顾欣格(2013级物流工程,一年级班主任):
为了这次支教,我已经准备了许多日子。在上大学之前,我就曾信誓旦旦地许下诺言,一定要在大学期间参加一次支教活动,做一番事业。然而十五天下来,我发觉自己以前太幼稚了。支教支教,到底是在教谁?现在,这个答案似乎已不再重要。因为我们和那群笑得灿烂,眼睛里藏了星星的孩子一样,都获得了成长。
于海勇(2012级飞行器制造工程,三、四年级老师):
城市与乡村,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相对优越的地方,可能相对堕落,而相对贫穷的地方,却又相对自强。但无奈的是,以大多数孩子的自强,根本无法弥补环境的差距。不过庆幸的是,这种差距正不断缩小。这么多年来,政府做出了很多努力,家长也都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而孩子们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靠自己、靠知识,去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我想,我们支教的真正意义,就是浇灌这份愿望,力所能及地去守护他们的梦想。
卓蓓蕾(2013级工商管理,二年级班主任):
七、八岁的孩子正是内心比较敏感的时期,当他遇到什么事、有什么想法时,却找不到地方倾诉。久而久之,也就丢失了倾诉的需求,但自己仍会想不通,会困惑、会生闷气。支教结束,我明白了一件事——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最大的不同并不是物质上的匮乏,而是少有的,心灵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