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0后”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题,与“70后”、“80后”大学生相比,他们身上有太多优点:思想进步、思维活跃,自信活泼、理性务实,勇于拼搏、敢于创新……与此同时,由于他们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难免比较向往自由、追求个性,又常常被人们贴上一些缺乏信仰、崇尚名利、过于自我等标签。
有这么一群大学生,他们自踏进大学校园那天起,就在准军事化教育体制下,热心公益,淡薄名利,乐于助人。2014年暑假,这群来自中飞院的天子骄子,放弃宝贵的休息与游玩机会,主动投身乡村支教,在大山深处办起了温暖课堂,播下了爱与希望的种子。
7月10日,满载支教队员的汽车,正碌碌行驶在茫茫大山之间。车窗外,贵州山区独有的高耸入云的山峰、山谷间湍急的白练,不停地闯入队员们的视线,继而飞速消失在他们眼前。崎岖的山路,令北方女孩顾欣格有些紧张——眼看前方就是悬崖,到了路的尽头,却忽然闪现一个急转弯。如此景致,令队员们心怀忐忑,却又充满期待。十多个小时之后,汽车安全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
初识莫洛
第二天一大早,队员们就赶往此次支教的目的地——莫洛完全小学(以下简称“莫洛完小”)。很快,在云雾缭绕、林木葱茏的群山怀抱中,莫洛完小的身影渐渐进入队员们的视线,是那么的恬静淡然。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一层薄薄的雾气还浮在半山腰,养牛场的老黄牛就代替了闹钟,低沉地哞叫声把队员们从睡梦中唤醒。早起的人儿赶去打开校门,“嘎吱”一声,铁门缓缓打开,赶早的孩子们叫嚷着涌进学校,宁静的校园开始书声琅琅。
莫洛完小的一天开始了,队员们也很快完成角色切换,进入教师角色。
他们之中,最北的来自哈尔滨,最南的来自云南,几乎贯穿了祖国的版图。面对地理差异带来的不同饮食习惯,队员张政杰总有法儿调和。他烧得一手好菜,每次轮到“张大厨”掌勺,其他人都会争先为他打下手,为了这顿“年夜饭”,队员们也是“蛮拼的”。菜品上桌,队员们无不细细品尝、啧啧称赞。
半月下来,团队吃过两次大餐——一次饺子、一次火锅。饺子是大家齐心协力包的,火锅是浪漫的雨中露天火锅……队员马铎身怀“黑暗料理”绝技,不时秀出一些“新菜式”,“亮瞎”同学们的眼球。面对这些“美味佳肴”,大家依然乐呵呵地吃下,全当是另一种风味美食。
晚饭过后,夕阳西下,微风拂动,好生惬意。山区电力不稳,常有停电。每当这时,队员们躺在操场上,遥望满天繁星,看着北斗七星下移,你一言我一语,长谈至深夜。
课堂印象
马铎第一次讲的是一节心理课,一门孩子们从未接触过的课程。由于经验不足,他讲完课时,下课铃还未响起,马铎只好尴尬地站在讲台上,让孩子们有问题就问。面对第一次接触的老师,孩子们也怯生生的,不敢说话,教室里竟然陷入了接近十分钟的沉默……最后时刻,马铎鼓起勇气,跟大家说了声对不起,是自己备课不充分。让他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没关系。这一刻,他感动的几乎落下泪来,同时也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讲好以后的每一堂课。
同样遭遇“尴尬”的还有队员王冬星,她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小朋友。语文课上,按照先前准备,她开始讲《小红帽》的故事。没曾想,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差,讲着讲着,彼时还安安静静的课堂竟乱了起来:纸飞机在头顶到处飞,同桌之间相互打闹,甚至有一个小朋友直接跑上讲台玩了起来。原来,孩子们几乎只听过《小红帽》这一个故事,讲着讲着就有人拆台:“狼把外婆吃了”,“有猎人把狼打死了”,“狼肚子里装了石头”……小姑娘没有气馁,一转身有了个新点子。第二次,她讲了一个所有人都没听过的故事——《画眉嘴国王》。这一次,她没有从头到尾一讲到底。相反,她讲讲停停,时不时和孩子们互动,让他们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们听得十分投入,配合程度也超乎她的想象。
有天一大早,队员顾欣格还在睡梦中,却隐约听到小孩子的玩闹声,她一个激灵就坐了起来。原来农家人下地干活,普遍起得早,孩子们赶一个多小时山路来到学校,正好七点多。顾欣格深受感动,并暗下决心,一定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每次教学过程中,顾欣格都会努力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对方,动作、语气、神态,处处张弛有度。一堂课下来,身上全都是汗,身为“软妹子”的她,匆匆返回办公室,润了润嗓子,接着奔赴下一个班级。
同样震惊的还有于海勇,眼看窗外瓢泼大雨,他本以为会有很多孩子请假。可事实完全出乎他的预料,8点半上早读,绝大多数孩子7点多就来了,每个班仅有个别同学因家庭太远未能到达。要知道,他们很多人的家离学校五六公里远,加之山路崎岖、泥泞,他们可能5点多就要起床,简单地吃点东西,摸着黑前来求学。
心灵守护
说莫洛完小是一所留守儿童学校实不为过,因为学校中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课余时间,队员们针对个别留守儿童专门做过一次家访:爸爸妈妈在广东打工,家中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兄妹三人,哥哥四年级、妹妹二年级、弟弟幼儿园。
妹妹是队员卓蓓蕾的学生,她平时观察发现,妹妹学习很认真,和同学们相处也很愉快,但是她会突然生闷气。有时候,妹妹和其他小姑娘正在一起跳橡皮筋,忽然间,她会冲回教室,趴在座位上,不哭不闹也不讲话,不管谁询问她都一言不发。
通过和她爷爷奶奶的交流,队员们发现,爷爷精力有限,每天对孩子的照顾仅限于保证他们吃饱穿暖,对孩子的心理呵护根本无暇顾及。所幸,在支教队队员的用心呵护和关怀下,情况在一天天好转……支教结束的那天,全体师生做了汇报表演:一年级的小女孩穿上了自己最漂亮的裙子;马铎带领的班级,上演了一出完美的歌伴舞;动物模仿、大合唱、走秀、小品、舞蹈,节目精彩纷呈,就连一向沉默的妹妹也勇敢的走了一次“T台秀”。
孩子们没有装饰精美的舞台,只有国旗下的一块空地;没有齐备的音响设备,只有课间操用的大喇叭;没有摄像设备记录下这些表演,只有队员们手中从未放下的手机。
离别的下课铃声响起,宣示着半个月的支教活动结束,但支教队员那颗关怀的心,从未停歇。
□大学生记者团 向宇舟 袁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