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三峡大学 - 《三峡大学报》

梦想在追求真理中升华

———记谭昌美副教授的求学、参军、教书育人

作者:晋久平    
2014-09-23     浏览(112)     (0)


  谭昌美先生,今年已81岁高龄。回首往事,他思绪万千:求学、求知、戎装为国驰骋疆场,三尺讲台辛勤耕耘,潜心为祖国建设培养栋梁之才。他的梦想在追求真理、正义中得到了升华,他个人的成长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相连。
  谭昌美于1933年6月出生在湖北省远安县洋坪镇一个颇有名望的商人家中。在谭氏兄弟中排行老二,殷实的家境、长辈们的呵护,让他拥有了一个难得的幸福童年。1945年,谭昌美在家乡完成了小学学业。


  一、沮樟河畔受洗礼,负笈武昌懵懂开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谭昌美的父亲把他送往省城武昌就读初中。1946年夏,一个不到13岁的少年背井离乡,负笈武昌,开始他的异地求学之旅。
  到达武昌后,他同时被教会开办的文华中学和省立武昌第一初级中学(现武汉市的第十四中学)录取。经过反复比较,他选择了在不用缴纳学费的省立武昌第一初级中学就读。学校坐落于武昌县昙华林,校舍是清末大学士张之洞主持修建的。就在这略显陈旧的校舍里,他从一个无知少年逐步成长为接受新思想的有为青年。
  当时省立武昌第一初级中学的孙校长,是一位给谭昌美带来深远影响的老师。他个头不高,相貌威严。无论刮风下雨,他总是穿着整齐的中山装在操场上带领学生升旗。1947年武汉大学发生了“六一”惨案,国民党当局滥杀无辜,武汉大学学生代表到省立武昌第一初级中学请求声援。孙校长当即集合学生,让全校师生倾听那些戴着黑纱的学生代表的血泪控诉。在送走武汉大学的学生后,孙校长表情严肃地对全体学生说:“作为校长,我有保障学生安全的责任。”他分析当时局势,认为国民党当局会更加疯狂地镇压学生运动,遂要求学生们不要离开学校,以防不测。孙校长对学生的爱护让谭昌美至今记忆犹新。
  1948年2月,湖北远安洋坪获得解放。1948年秋,谭昌美回到了阔别两年多的家乡,当时已组建了南(漳)远(安)县临时人民政府。在与乡亲们一起目睹了共产党解救苦难百姓,解放军热爱劳动人民、保护工商业者等一系列行动之后,内心拥戴共产党。虽然他的家庭在当地是富裕人群,但同样感受到了共产党建立新社会的温暖。当时的区长刘子爱同志也是小知识分子出身,经常给他们宣传党的政策,讲解革命道理和全国解放的形势,在谭昌美的脑海中逐渐形成了共产党必将取得全国胜利的信念。
  1948年底,谭昌美毅然放弃前往武汉继续深造的机会,翻山越岭地来到南漳县东巩,在解放区开办的江汉公学襄西分校继续学习。在这里的学习成为了谭昌美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从周围的教员身上,谭昌美看到了共产党人对革命的忠诚、对事业的热情,这一切鼓舞着他积极投身革命。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刚加入革命队伍的他被分配到襄西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当宣传员,随部队进行战前动员、宣传和文艺演出。谭昌美先后参加了宜城平叛和解放沙(市)宜(昌)的战役。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