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当代青年该以何为己任?

2011-05-23     浏览(192)     (0)

  4月2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给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三点希望: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五四”青年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20位来自首都的各界青年代表在中南海座谈,共话青年成才之路,并对青年成才提出五点希望:有理想、善学习、讲道德、要自立、勇奋斗。
  从总书记和总理的“希望”中,我们读出的是关怀、是信任、是鼓励、是期待、是厚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该如何传承和发扬“五四”先驱们的爱国情怀,用年轻的肩膀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该以何为己任,在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中奏响一曲曲嘹亮的青春之歌?
  为了更好地引领广大青年学子谨记总书记和总理的深切期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实践中书写美好人生,近期,汽机学院以“当代青年该以何为己任”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畅谈心得体会。
  穿越历史的隧道,时光倒流到风云变幻的1919年5月4日,一批热血青年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掀起了开创中国新纪元的华章。在沧海桑田的巨变中,历史事件离我们越来越远,一部分青年在理想和信仰方面也出现了困惑。“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任公这句励志名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但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又有几人能将之贯彻到具体的行动中呢?没有了激情、抱负与社会责任感,青年何其称之为青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国家未来的发展才有希望。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坚定爱国信仰,继承和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以总书记和总理的“希望”作为行动指南,将报国之志落实到行动,树立主人翁观念,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自觉投身到祖国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去。 ——高超遥看当今世界,机会挑战比比皆是,危机四伏;近看当代中国,更是风起云涌,波涛不断。我们常说,青年一代既是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与精神源泉,也是推动国家进步的中流砥柱。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勇于承担历史赋予的重任。
  首先,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人无志则不立”,没有理想犹如“失明”的雄鹰,即使拥有一对骄人的翅膀,终难展翅高飞。其次,当今时代又是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只有具备真才实学的人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占取一席之地,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更要善于学习。另外,青年身上所展现的精神风貌代表着一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整体风貌,我们还应时刻注意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完善人格品质,以高尚的品德塑造青年的风采。此外,青年时期的我们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挫折很敏感,所以更需要通过不断的磨砺与实践来提升能力。总书记的青春寄语和总理的希望寓意深长,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国家领导人对青年一代的深情嘱托,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与努力的方向。 ———李福广成长的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从总书记和总理的深切期望中读出青年该有的责任和担当,不为自己的懈怠找借口,更不能因为忙于各式各样的活动,而放弃奋进求知。
  总理说,我们要有理想。审视周围的世界,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将美好的青春时光沉湎于对物质、个人利益和名利的狂热追求中。数以百万计的莘莘学子中,身怀报国宏图大志的又有几何?是现实的无情磨灭了我们的激情,还是我们自己放弃了追逐理想的脚步?“有理想、善学习、讲道德、要自立、勇奋斗”,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一句高喊的口号,更是一种身体力行的实践。忙碌中,坚定理想;压力面前,点燃不屈不挠的斗志;艰苦的环境中,坚定信念,勇往直前;遭遇失败时,鼓足勇气,重新扬帆起航。只要我们树立理想,付出努力,定能迎来繁花似锦的明天。 ———阳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