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毕业于法国雷恩第一大学的李治文作为人才引进加入江苏大学管理学院。这段在法国雷恩第一大学求学的经历让他收获颇丰。无论是英文水平的提高,还是思维方式,管理教学方式的转变都为他现在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3年,李治文获得了江苏大学首届全英语教学大赛奖。现主要担任海外学院BBA以及IET专业的留学生课程教学。在全英语教学方面,他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众所周知,全英文授课对于一个习惯中文思维方式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它对讲师备课时间、精力付出要求更多,对内容逻辑性要求更强,表达准确性要求更高。李治文坦言,“教学中,除了要兼顾课程进度,教学方法的实用性、灵活性、有效性至关重要。全英文授课不同于普通授课,并不是单单将中文讲义、课件简单翻译成英文如此简单,中间多牵扯到思维以及表达方式的转变与调整。”留学生群体民族、国家众多,教育背景复杂,基础参差不齐,无疑为教学增加了更大的难度,对此,李治文严格要求,将讲解细致到极点,在与学生沟通的同时,及时发现基础薄弱的地方,并进行针对性的补充。
面对众多的留学生,正确的教学方法才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在江大的留学生多来自非洲国家,他们的基础教育中受西方教育体制影响较大,民主意识强烈,课堂气氛活跃,和国内学生的课堂气氛有很大差别。因此在课堂上李治文会安排与课程内容息息相关的讨论、辩论等活动。“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外国留学生做得普遍比国内学生好,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因此我特别鼓励他们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有的观点不太正确。”同时,在理论讲解方面他也会去借鉴国外高校的课程内容设置,力求在逻辑上、思维方式上与留学生背景保持一致;针对一些问题进行相应的课堂实验,激发同学的参与性,寓教于乐。
“相较于理论灌输,学生普遍对主题讨论,观点表达兴趣浓厚,因此,问题抛出,方向诱导,观点分享,总结升华应该始终贯穿着留学生课程教学安排。”但李治文坦率地说,到目前为止,自己在问题的抛出与导向方面还是做得不够到位,正在一步一步积累改进。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渐加强,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发展。在谈到海外教育这一现状时,李老师表示希望学校对留学生生源质量做一定程度的把握与规范。其次,加强留学生对中文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的了解与认知,争取有一天可以用中文对他们进行教学;另外,一些所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可以安排在预科阶段进行,以释放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课程任务与进度的压力。
思想有了碰撞才有火花,有了交流才有提高。不坐井观天是李治文的态度。走出国门,拓展自己的视野,多与他人交流是他未来想做的事,相信在这条路上,他能越走越远。
(学生记者 苏家宁 马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