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校报》

场馆纪事

2008-09-25     浏览(308)     (0)

北京大学奥运乒乓球馆项目开工,预计奥运后将改建为北京大学综合体育馆。体育馆建筑面积26900平方米,包括乒乓球馆和游泳馆,体现了绿色、科技、人文奥运的理念。场馆在毕业典礼上对功能进行了测试。





  
确定乒乓球馆建设方案
申奥成功后不久,2003年11月,北京大学承担了建设2008年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场馆(北京大学体育馆)的任务。2004年6月,奥运乒乓球馆建设方案确定。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方案“中国脊”入选,被确定为2008年奥运乒乓球馆建设方案。
场馆开工
2005年9月17日,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场馆工程举行开工典礼。场馆位于北京大学校内东南地区。奥运会比赛结束后,场馆将被改建为北京大学综合体育馆,为北京大学5万余名师生健身和体育教学提供有力的设施保障。
社会捐助
开工以后,北大体育馆建设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奥组委主席刘淇,前国务委员、奥组委第一副主席陈至立等领导多次视察建设情况并作重要指示;社会企业、校友纷纷解囊捐资场馆建设,为奥运乒乓球馆解决了近七成资金。从2004年开始,北京大学推出了“万企工程”筹款活动,诚邀国内外万家企业共同捐资建设北大奥运场馆。2006年11月20日,新加坡邱得拔基金会一次性向我校捐赠人民币1.733亿元,这是北京大学建校以来接受的一次性捐赠数额最大的一笔捐款。这笔捐赠款项主要用于北京大学奥运场馆的建设。
场馆竣工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北京大学体育馆于2007年11月顺利竣工。体育馆建筑面积26900平方米,南北长122.6米,东西宽87.7米,由主体乒乓球馆和附属游泳馆两部分组成,赛时可提供固定与活动坐席6035个(不包括媒体席)。其中位于首层的比赛场地长47米,宽39.5米,最多可布置8张乒乓球台同时进行比赛;放入活动座椅后,赛场长27米,宽20米,可放置两张乒乓球台进行比赛。体育馆选择了虹吸系统进行屋面排水,保留了周边的古树和古迹,采用结构新颖的弦支网壳钢结构屋 架体系,利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为体育馆提供约308KW/493KW的冷热量,彰显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
“好运北京”乒乓球测试赛接受检验
2007年12月13日至19日,奥运测试赛———“好运北京”大众汽车2007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及“好运北京”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在北京大学体育馆隆重举行。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57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是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全面预演。在为期一周的赛期中,场馆设施、赛事组织、志愿者服务及外围保障等工作经受了严格测试,受到国际乒联的高度评价。
毕业典礼测试场馆功能
2008年7月3日上午,2008年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北京大学体育馆隆重举行。毕业典礼是对奥运赛后场馆功能的一次测试。奥运赛后,场馆除了可以举办乒乓球、手球、篮球、羽毛球、排球等比赛以外,也可供专业运动员训练及大学生上体育课,同时还可以作为举办大型学生集会和文艺表演的场地。(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