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校报》

北大出色承办奥运乒乓赛事

2008-09-25     浏览(298)     (0)

北京大学体育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承办乒乓球比赛,受到国际乒联和运动员的好评。北京大学对奥运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多个机构协调各方面工作,并派出58位工作人员参与体育馆运行团队。场馆接待了国内外贵宾和观众,运动员对在北大的比赛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北京大学体育馆运行团队召开全体会议


  本报讯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北京大学出色完成了承办的奥运赛事,受到了北京奥组委、国际乒联和运动员的好评。
  2008年8月13—23日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期间,共有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172名运动员参加了女团、男团、女单、男单等4个项目的比赛,中国队包揽全部4枚金牌。9月7—16日,第13届残奥会乒乓球比赛也在北京大学体育馆举行,45个国家和地区的264名运动员参加了24个项目的比赛。
  全部赛事期间,北大场馆共接待国内外贵宾3400人次,媒体2718家4448人次,技术官员145人,20余万观众在现场观看了比赛。
  自筹建奥运场馆以来,北京大学对奥运工作非常重视,许智宏校长亲任北京大学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场馆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学校还成立了奥运工作领导小组、奥运会志愿者工作领导小组、赛时实习生指导委员会、驾驶员志愿者工作领导小组、乒乓球馆工程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等多个机构,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北京大学体育馆运行团队于2007年3月正式成立,来自北大的58位工作人员进入团队,占团队总人数的1/3。团队本着“以竞赛为中心、以场馆为基础、以属地为保障”的原则,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工作。
  9月15日,残奥会乒乓球赛结束的前一天,国际乒联执行副主席尼尔·哈伍德先生评价说:“北京大学体育馆本次赛事的组织工作,达到了奥运会及残奥会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场馆的景观布置、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服务和友谊以及精彩的电视转播,都丰富了我们举办赛事的经验。极高的电视收视率和国际乒联网站的点击率也反映出乒乓球项目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他还说:“即将离开北京之际,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丝伤感;但同时,我们的心中也珍存了一份特别而永久的回忆。感谢北京市!感谢北京奥组委!感谢北京大学体育馆运行团队!”
  各国运动员对在北大的比赛留下了美好的印象。8月27日,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男团银牌的德国乒乓球男队队员许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在奥运会赛场上表现出色,比赛场上的氛围非常棒。参加这样的比赛让我感到非常愉快。”在残赛会乒乓赛场上,运动员奋力拼搏,克服身体上的困难,共同谱写超越、融合、共享的生命赞歌。运动员无论胜利还是失败,观众都在北大志愿者的带领下给予运动员掌声,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瞬间。(肖凯 北大场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