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报》

光环背后———记科技创新特色团支部车辆1105班团支部大学生记者协会 王丽佳 张瑞豪 刘承坤

2014-05-23     浏览(51)     (0)

  “全国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二等奖”、“北美数学建模二等奖”……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1105班团支部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比赛,并获得多项国家授权专利,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组建了多支科创团队,并于今年被评为校级“科技创新团支部”。今天,让我们走进车辆1105班团支部,解读他们荣誉背后的故事。
  曙光初现谋发展作为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众多优秀团支部中的一个,“如何从这些中脱颖而出”,成为摆在车辆1105班团支部面前的问题。成功从来都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团支书宋景说,在班级浓郁的学术氛围影响下,同学们在参加一些重大比赛前会自发组成科研小组,日积月累,各小组早已掌握了各类比赛的技巧,小组成员也基本形成固定的角色搭配,这一切都为科技创新团支部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雏形已现,剩下的就是如何将它打磨成璞玉了。班级确立了5支各具特色的团队———专利创新团队、网络创业团队、智能车团队、学术科技竞赛团队、专业实践团队,并由平时在各科研小组中表现优异的同学担当带头人。“成立之初,虽然阻碍不少,但在辅导员和优秀学长的帮助下,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宋景说,“虽然在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中大家也曾有过争执,但仅限于学术上,班级同学的全力支持是我们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团支部秉承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让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团队,各团队间还可实行自由的人员流动,实现了班级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框架已定,如何让这些团队朝着成功的方向前进呢?宋景拿出的一张密密麻麻的计划表解答了笔者的疑问。计划表上详细记录着每个团队或短期或长期的任务目标,全体成员克服困难,严格按照计划表执行任务。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目标才会有冲劲。敢想,敢做,敢拼———这就是车辆1105班团支部在之后的大小比赛中多次斩获殊荣的原因。
  苦乐交织齐头进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取得成绩之前,蜕变的过程充满苦辣酸甜。
  问及这一年来的感受,每位同学脸上都有复杂的表情,一路走来他们经历了太多的艰辛与不易。“去年暑假,为了学习数学建模,我们留在学校,每天接受着火的洗礼。”学术科技竞赛团队的朱海芸深有感触,并调侃道,“150多个人挤在一间教室,就4个风扇,还有两个不转的。”很难想像,看似纤弱的她,意志却如此坚定。事实证明,朱海芸和她团队的付出是有回报的,他们捧回了全国数学建模二等奖和北美数学建模二等奖的奖杯。在别人眼中典型的理工男、智能车团队的张兆万对此有着更深的感受,“临近比赛的一个星期里,我和我的队员们连续工作了三四天,高强度的计算和多次的模拟实验考验着我们身体的极限。”最终,张兆万和他的小伙伴们带着他们小小的智能车登上了全国飞思卡尔大赛的领奖台。
  学术研究和创新设计的道路困难重重:专业知识要求高,工作繁重冗杂,出成果周期长……这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是极大的考验。他们都有过迷茫,有过徘徊,甚至想过放弃。是什么支持他们一路走来坚持到底,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了两个字:毅力。专利创新团队的王明亮说:“那些难熬的日子中确实想过放弃,但每位同学都凭借着毅力互相鼓励着挺了过来。”
  互助合作求共赢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对于一个团队而言,合作是发展的核心。只有夯实了合作基础,团队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从来都是分队不分家”,宋景说。虽然班级共有5个团队,但每个团队彼此间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每当重大比赛来临前夕,经常出现两个团队的成员一起熬夜写立项的情况,”王明亮说,“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团队的智慧也有其不足,只有集齐大家的智慧才能最大程度上规避错误。”强强联合为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除了班级间团队的合作外,车辆1105班团支部还走出学院,为了学术和科研的发展与其他学院联合攻关。网络创业团队的李伟对此感叹道:“参加大学生网络设计大赛的时候,由于对这个领域不太熟悉,经常出现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现象,但在与商学院的同学们合作后,他们在市场调研和资料回馈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遇到产品外观设计问题时,他们会到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取经,而涉及到机器构造他们会和机械工程学院的同学互相切磋。
  看着资料中长长的奖项清单,我们为他们的优秀而深感骄傲,也对这样一个团体由衷地敬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实力与勇气兼具的车辆1105班团支部还会通过他们的努力挑战更多未知的可能,创造更多的惊喜!
编者按: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团组织建设基础,创新团的基层工作,2013年9月,校团委在全校组织开展首批“我的青春我的团”特色团支部创建工作,包括学习发展型团支部、实践公益型团支部、科技创新型团支部、文体活动型团支部等。2014年3月我校10个团支部完成创建验收。本刊特推出两个特色团支部典型报道,希望各团支部继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发挥其在共青团事业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