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 - 《鲁东大学校报》
故乡的春天
作者:孙娟娟
在城市里,感受春天最好的信息,似乎只有阳光,天气一转暖,人们才知道春天来了。而在故乡,人们会早早地触摸到融融的春意萦绕身旁,并对她有着一份独特的情感。
说是“乍暖还寒”,真是没错,古人用了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就将春的特征概括得如此生动而有灵性。在故乡,清晨一大早醒来,打开门窗,一股含着浓郁的植物根部的气息就扑鼻而来。哈,下雨了,淅淅沥沥的,恰如牛毛,我会抑不住内心的兴奋,冲出房门。风中还能感受到些许冬天的寒意,雨滴落在脖梗里凉凉的,痒痒的。起初,只听见雨儿柔情地敲打着房檐,亲吻着树干,所有的灰尘也沉静下来,平展地铺在大地上,湿漉漉的雾气弥漫着整个乡村。我轻轻地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静心领会着大自然所含的诗情画意。我沉醉了,醉在春雨里,醉在飘着香气的泥土里,醉在春天里……不知是谁家的大公鸡用它那高亢的鸣唱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穿透云霄,叫醒了每家每户;一声声狗叫从深巷中传来,鸭鹅也闹开了,“嘎嘎”地叫着;猪栏里饿了一晚上的猪早就急不可耐,两只前蹄趴在猪栏上,“嗷嗷”地叫着,中间还夹杂着孩子的哭闹声……直到把东边的天空喧闹得红彤彤。想睡个懒觉的妇女们也不得不早早起床,揉揉惺忪的睡眼,开始一天的劳作。假如你再次深吸一口气,你会感受到中间又夹杂了另一种味道——炊烟的味道。一缕缕炊烟自一座座房后袅袅而上,飘向树梢,散在雾里,如一株株盛开在乡村四季的花朵,默默地点缀着乡村的日日夜夜。
春雨一过,春意就更加盎然了。往昔,我会脱下厚厚的棉衣,领着春天的花香,携着柔柔的清风,去感受大自然母亲那份温暖与细腻。春风把天空吹得湛蓝湛蓝的,暖暖的阳光照在人身上也格外舒服。走出胡同,就可以看见几位老人半倚在躺椅上晒太阳。一位老人“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嘴里还自言自语地念叨着什么,旁边一位老人依旧披着军绿色大衣,微闭双目,好像在倾听老人的话语,又好像在品味大自然的馨香与惬意。在这天人合一的境界里,几位老人似乎忘却了红尘的纷扰与杂乱,享受着大自然无私的恩赐。
老人和年轻人的心境毕竟不一样,我下了河堤,走进田野里。野外,流水淙淙,莺歌燕舞,麦苗青青,彩蝶萦绕,到处都有生命的嫩芽在努力绽放。我踏着松软的泥土,雀跃于田野,深吸一口春的气息,亲吻一口绿的离弦,足以穿透心灵,在浮躁的心中觅得一方宁静与坦然。
麦田里,几位农家人在劳作着,春色荡漾在他们脸上,漾开了灿烂的笑容。一些农家妇女还会唱起小调,为这春景增添了另一番情趣。四月的麦子,稚嫩,娇弱,似刚从襁褓中抱出的婴儿,但经过农民的呵护与春的滋养,不经意间,它们会慢慢地离开地面,开始透出勃勃生机,如新韭菜般可爱。田埂上,土路上,荠菜也争先恐后地探出嫩嫩的绿叶。在地里劳作的女人们还会顺便带上一个菜篮子,休息之余,她们轻盈地行走于田地间,小心翼翼地挖出一棵棵带着田野气息的荠菜,偶尔还会找到一棵大的,放在鼻间轻嗅,如饮醇酒般沉醉。到了傍晚,带回家,无论是清炒,凉拌,下汤还是搅上肉馅做成饺子,淡淡的清香飘散满屋,在鼻尖缭绕,似乎把整个春天都包括其中。
春光里,在绿的柔毯中,还镶嵌了细碎沁香的花朵,星星点点,闪闪烁烁,随风摇曳。孩子们自然也不会错过童年的邀约,三五成群地奔走于田野放风筝,编柳帽,捉蝴蝶,打陀螺……撒下一路欢声笑语。
我思念着我的故乡,更思念故乡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