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4月中旬学校选派的第三批“第一书记”的赴任,第二批“第一书记”的工作也接近尾声。去年3月,第二批“第一书记”曲志钢、张维华、王磊受校党委委派分赴滨州市无棣县后坡徐村、后孟桥村和贺家村三个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们在第一批“第一书记”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为村里人踏实办事,驻村一年来,三个村的社会保障、村容村貌、文化建设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得到村民的一致认可与拥戴。
新书记带来新风尚
曲志钢等三位“第一书记”把在村中树立尊老、敬老、孝老的良好风气,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们与三个村的村委们制定了“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标准,大张旗鼓地开展评选表彰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的村风。记者在后坡徐村见到了被评选为“好婆婆”的一位老人,儿子一家与老人生活在一起。此时临近中午,老人正在麻利地包着饺子,为就要下班、放学回来的儿子一家人准备着午饭,“好婆婆”使这个家庭更加和睦幸福。
三个村的文化建设还得到了我校的大力支持,校图书馆等单位捐献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书籍1800本,三个村子都建起了农家书屋;学校还将更新换代留下的100台电脑无偿赠送给三位“第一书记”所在的村和当地的小学,每个村子都建起了电子阅览室。
来到贺家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头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上面刻着“贺家村”三个字,旁边建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小凉亭。而一年前这里还是个垃圾池,又脏又臭。王磊来了后,首先带领村民改造环境,在这里建起了变电室。当他发现校车到村里接送孩子们上下学,要停好几次,一是不安全,二是刮风下雨时孩子们无处躲避的情况后,他建议在村头修一个方便村中孩子等校车的凉亭。“在村头修建凉亭,方便校车接送孩子,自从有了这个凉亭,村里所有的孩子都统一来这上下学,安全多了。”村中一位孩子的家长说。
在农村很多老人为了省钱,寒冬季节,也舍不得生炉子。三位“第一书记”了解到情况后,立即与学校联系,学校组织人员挑选、整理了大学生更换下来的干净被褥1000多套,烟台交运集团无偿派车送到千里之外的村中老人们家里。曲志钢还联系了烟台腾联电子等爱心企业为村内6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送去一件特别定制的棉衣和一袋米、一桶食用油,确保他们能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王磊与烟台渤海实业有限公司和烟台琨盛工贸有限公司取得联系,为村民争取到4万元的物资。贺家村村主任韩鹏告诉记者:“在王书记的带领下,我们贺家村实施了新政策,村五保、低保对象及80岁以上老人,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将基本生活保障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困难人群手中,使这些老人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在这三个村里,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了,平时村子里除了留守儿童就是老人,暑假期间,村里的孩子就“放了羊”。三位“第一书记”看到这一情景后,马上与学校取得联系,希望可以派一部分学生暑假来此支教。学校给予大力支持,由历史文化学院牵头,商学院、教科院等6个学院17名师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这里,为留守儿童送知识、送文化、送快乐。志愿者们除了教孩子们文化知识,还教孩子们学习舞蹈,太极拳等,让这些农村的孩子度过了一个丰富多彩、充实快乐的假期。
灯更亮 路更平 屋更暖
冬枣种植是无棣县的主导产业,后坡徐村现有耕地1342亩,92个电力冷风库用于储存冬枣。由于村里的变压器太小,一到冬枣收获季节,村班子成员就要天天值班看着村民用电,先供10家冬枣库的电,其他家的冬枣库都不许开,这10家温度降下来了,停电,再供下10家的电,否则就会因超负荷造成断电。电线的严重老化,也使得村里的供电遇到雨雪天就短路、断电。群众经常抱怨“越需要电的时候越没电”。
曲志钢到后坡徐村后,马上投入工作,对后坡徐村的支柱产业冬枣种植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当获知上述情况后,他立即与当地电业部门联系解决,得知后坡徐村的电网改造已安排,将在下半年进行。他想到,10月份是冬枣的收获季节,如果9月份电网改造不完工,村民们又要遭一年的罪。于是,他又与镇供电所、县电业局反复协商,最终得到了供电部门的理解与大力支持,电网改造在上半年得以顺利进行。争取到农村电网改造资金360万元,新建600千伏安变电站一座,架设多根灯杆并装上了路灯;为92户村民解决了冷风库动力用电。8月,电网改造基本完成。10月冬枣入库时,全村92个冷库第一次同时供电。路灯亮了,村民笑了。后坡徐村的电网改造不仅顺利通过验收,还成为无棣县的电网改造样板工程。
另外,后坡徐村里的道路凹凸不平,一到下雨天,路上泥泞不堪,积水排不出去。第一批“第一书记”为村里修建了柏油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然而鲁北属平原地貌,下雨时雨水排不出去,时间久了柏油路就会毁坏。曲志钢与村“两委”反复研究,决定修挖排水沟,硬化胡同,彻底解决村里的交通、排水问题。由于资金紧张,村委决定挖排水沟、硬化胡同由村民自己完成,排水沟边由村里统一修葺,硬化胡同的砖由村里提供,村民各铺各自门前。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领群众积极参与,上至80岁的老人,下到没上学的孩子,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共修建村内排水沟3600米,铺设人行道3600米,硬化胡同32条,光砖就用了99万块。现在走在村里,不管是路旁还是胡同,再也见不到泥土和污水了。
在后孟桥村,村民们也遇到了用电线路改造的难题。但后孟桥村并没有列入2013年村民用电线路改造计划,张维华多次与县供电公司沟通协商,讲明实际情况与困难,争取到了提前进行用电线路改造的机会。去年10月份完成了村民用电线路改造任务,11月份完成了全村近11000平方米的地面硬化美化工作。同时,修建生活垃圾池7处,公共厕所3处,清挖村前泄洪沟1500米。张维华在走访村民时了解到,后孟桥村在夏天经常遭受洪涝灾害,使冬枣种植损失很大。为确保300亩基本农田旱涝保收,张维华与村委们带领村民在2013年夏天雨季来临之前,完成了2000余米、300亩基本农田抗涝排洪沟渠修挖工作。
王磊在修建村里主干道、修葺排水沟、硬化胡同、修建文化健身广场的同时,聘请专业人员将党和国家的政策设计成标语和宣传画在村内主要街道进行宣传展示,还安装了路灯,方便群众生活。2013年10月底贺家村通过了生态文明村的验收,被评为“生态文明村”。另外,今年村借助上级优惠政策安装了电子监控,进一步保障了村内的治安稳定。
打造千年枣园
曲志钢到后坡徐村后,被安排住在镇上,为了便于了解村情,他每天坚持步行往返,而步行往返需要近3小时。在路上,他边走边和路边的村民聊,并到村民家里走访调查。日子久了,曲志钢注意到从镇里步行到后坡徐村的路上,有一大片枣树林。他发现这里有上百年的老枣树1000多棵,胸径30公分以上的老枣树300多棵,但却疏于管理。村民觉得老枣树结不了几个枣,枣树的管理费工费时,老枣树留着还占用耕地,索性卖给收枣树的小贩,小贩以10元、15元一棵的价钱收购,然后卖给烧炭厂或者枣木加工厂做根雕。曲志钢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心里既着急又心疼,希望能够想出一个既能增加村民收益,又能保护老枣树的办法。
超市里卖的冬枣都有自己的品牌,所以价格高。无棣县的冬枣由于没有树立品牌,一到冬枣采摘的时候,枣贩子就用1斤1、2块钱的价格去村子里收购,枣民辛辛苦苦一年管理冬枣,收益却少得可怜。烟台有草莓采摘园,樱桃采摘园,何不建立一个冬枣采摘园呢?于是,曲志钢把打造千年枣园的想法提了出来,与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多次研究,村里决定拿出40亩集体土地建设“后坡徐村千年枣园”,打造品牌培育、采摘观光、枣业合作社与古树保护四位一体的枣园。目前217棵冬枣树已经陆续在“千年枣园”落户安家。“千年枣园”的品牌正在注册进行中。“千年枣园”的建成不仅可以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而且可以使大量的冬枣树得到保护。目前,“千年枣园”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在“千年枣园”的西面计划还要建一片“百枣园”,园内将移植大枣、小枣、梨形枣、鸡心枣等品种的枣树,并在两个枣园之间建一个人工池塘作为分界线,池塘内种上荷花。村民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一村民说:待到枣子成熟采摘时,正是满塘荷花盛开时,届时一定会吸引众多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