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潍坊学院 - 《潍坊学院报》

人生要义是达观

作者:牛  老    
2008-11-07     浏览(543)     (0)

傅佩荣教授的《人生困惑问庄子》一书中,诠释了庄子的“九征”和柔弱胜刚强的理念,其中提出人生的快乐不在于物质的贫穷或富有,而在于有一颗富足的心。要超越时空、义利和生死,需要做到知足常乐,尊重和体谅他人,以及不要患得患失。这些理念使读过该书的人受益匪浅。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一天来到镇江金山寺登高远望,看到长江中的船只来来往往,就问当时的禅宗高师法磐:这一天大概要过多少条船?法磐大师回答,只有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正可谓: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生之船的确如是,但又没有这么简单。在人的一生中,不仅有名利诉求,还面临诸多困境、变故和迷惑。君不见,有的人昨天还活蹦乱跳,今天却已阴阳两隔;有的人今天还相亲相爱,明天却已反目成仇;有的人面对成功乐极生悲,有的人面对挫折寻死觅活。所以人们常常被这纷繁的世俗所困扰,有时高兴,有时凄凉,有时慷慨,有时沮丧。那么,对于人生,我们到底应该笃定和获得什么?对此,有一本书或许能给人们一些灵感与启迪,这便是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的 《人生困惑问庄子》。
  “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由此可见庄子的胸襟与气魄是多么的不同凡响。按照傅先生的观点,儒家是强调向善、择善、至善,道家则是强调从真实到美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庄子眼里,人的幸福首先取决于澄明的本心和良好的生活意识。就是既不要太乐观,也不要太悲观,而是要达观。就是遇事要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就是努力做到四个超越:超越空间,超越时间,超越义利,超越生死。
  如何才能超越时空?通常的人生,是用自己的时间和生命,去追求外在的财富。这样做虽然可能得到了一些东西,但却得不偿失,因为损失了自己的本真。人生的快乐有两种,第一种是取得你所要的,第二种是享受你所有的。而大多数人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一辈子都在追求所要的,而不享受所有的。其实,仅仅物质上的贫穷和富有都算不了什么,穷和富只是一种感觉,它跟生活的水平并不具有绝对关系。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富足的心,否则拥有多少财富也照样还是穷人。简而言之,只要如此而为,就会超越虚妄的时空,快乐也就不再是昂贵的宝石,而是人生路上的小石子,时时就在你的脚下。
  如何才能超越义利?义代表规范,利代表好处。人活在社会上总是有各种竞争,每一个人,都希望透过某种努力得到一些好的结果,但是如果没有规范,对弱势之人就有失公平。其实仁义及财物之间的差别是因世俗观念而产生的,如果一旦陷入两者的悖论中,肯定苦不堪言。在庄子看来,名利非我所有,身体非我所有,所有的一切都非我所有,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遇到困惑,就请遵循我们真实的内心,问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不要患得患失,也不要假仁假义,努力做到知足常乐。
  如何才能超越生死?庄子妻死,鼓盆而歌。西方有一哲学家叫伊壁鸠鲁,别人问他说,你这人真的不怕死吗?他回答道,我活着的时候,我还没有死,我干吗怕死呢,我死了自己已经没有感觉了,我干吗怕死呢。这和庄子的理念是惊人的一致。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是离家出走,人死了才是回归老家。这个地球上,曾经活过的人已超过950亿,现在仍活着的是65亿,那近900亿到哪里去了,就在我们呼吸的空气里,脚下踩的灰尘里。宇宙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物质不灭,能量守恒,何惧生死?所以只要每天都在尽心尽责,就像完成某种生命的目标,那么人的死亡就是一个圆满的结束。
  除此之外,在这本书中,还诠释了庄子的“九征”,诠释了庄子柔弱胜刚强的理念。书中由此而生发的做人要没有害人之心和害物之心;只要尊重和体谅他人就能交到真心朋友;做领导的原则是不让别人感觉到在被你领导;为人得意时不要嚣张,失意时不要难过;看到别人幸运不要羡慕,看到别人倒霉不要嘲笑;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等等理念,都使读过该书的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