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朱赢椿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11-1
现在,人们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而《设计诗》让我们眼前一亮。初读《设计诗》,新鲜之感油然而生,一组组充满创新的诗篇,形式新颖,其深厚韵味令我回味无穷。正如《设计诗》作者所说:“再美的文字总会让人疲惫,我想应在读者的阅读旅途中提供视觉‘驿站’”。
《设计诗》的作者朱赢椿,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总监,南京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设计诗》中的每一组诗的手稿,都是他平日里随手记录的,便利贴、火车票、信封、清洁袋等都变成了他写诗的稿纸,他就是这样随时记录自己的心情与感受,为书做衣的创意更令人拍案叫绝。
这本书由十几首小诗组成,虽然不多,却篇篇值得玩味。比如《刹那花开》,作者就把花这个字拆开用笔画的散落来表示花瓣掉落;《蜻蜓》一篇,用文字组成波浪形表示秋风吹来时水的波纹,用反射文字的原理来表示蜻蜓在水中的倒影。再如《距离》一篇,用文字组成了一个发着光芒的太阳的形状……这种例子在这本书中俯拾即是。
除了视觉艺术上的表现,诗歌内容也发人深省的。例如《出口》,通过用“人”字重叠交错挤压的设计,表现了警报拉响时出口处那种人挤人、人拽人、人踩人的拥挤场面,引出“没有一个人出得去”的结尾,从而揭示了当今社会下,人们在遇到危急情况时只为自己考虑的无秩序、不理智的状态。另一首《停电了》,整个页面被黑色覆盖,隐约可以看到几行灰色的小字:“听不了就不听,看不见就不看,你能否心如止水,过一个夜晚”。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作者提醒我们要沉下心来,放慢脚步,感受宁静,品味生活。再如《口舌》,告诫我们祸从口出。
对于朱赢椿的这种创作,学界毁誉不一。有人说:“我认为这不能算诗歌吧,不具备‘歌’的功能,算是一个披着‘诗歌’外衣的‘好文案’。既然是设计诗,那诗才是主体,设计只是附加趣味。诗歌好不好才是评判的唯一标准,可别本末倒置了。而且设计师写的诗,就跟大提琴手拍的电影一样,真没法看。”还有人引用了《红楼梦》里林黛玉说的那句“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但是,《烧酒与爱情》的作者说道:“……这位与法国二十世纪初期绘画运动几乎形影不离、并且在绘画方面不乏才能的诗人,从中国象形文字得到启发,第一个把造型艺术的意念引入了诗歌,创造出了著名的象形诗。以心为题者,其诗句字母的排列呈苹果般的心形;以雨为题者,排列呈斜雨飘洒之状;以喷泉为题者,排列如泉水喷涌……至于排列成埃菲尔铁塔形、鸟形、梯形、辐射形或配以简单图画的诗,更是不一而足。”
虽然书中也存在一些瑕疵,但在我看来,朱先生把文字的东西用有意思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有了一种怡然自得的趣味,对于我们的现实写作有很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