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浓浓的年味儿就已弥漫整个小城。
不知何时起“,精明”的生意人已掌控先机,把大街小巷装扮得红红火火、热闹非凡。店里、店外挂满了一串串大红灯笼,各式各样的饰品、玩具争相夺目。孩子们对这些物件无不爱不释手,应接不暇;祝福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购买年货的人如过江之鲫,来来往往,穿梭不停;各类贺岁金曲、贺岁影剧铺天盖地的涌来。
置身于如此年味中,我却体会不到曾经过年的那份期盼、喜悦和欢欣。夜深人静时,从我记忆深处生出的丝丝愁情冲击着我的内心。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不知是否还有几人如我一般留念小时候那带着泥土气息的年味儿。
千百年来,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无论高高朝堂,还是僻野民间,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小民百姓,对于过年从来是特别重视。记得小时候最幸福的事就是过年,因为这时可以穿新衣、戴新帽,还吃得多、吃得好,不用坐在寒窗下苦读诗书,也不用再为一道算术题而愁眉不展。我们可以拿着长辈们给的压岁钱任意支配,随意“挥霍”,真是不亦乐乎。
如今,当一串串火红的灯笼被取下来;当一个个五颜六色的烟花燃尽;当那短暂的假期悄悄滑过,这个喜庆欢闹的年就算是过完了。或许是随着年龄增长的缘故,总觉得过年少了点味道,少了点乐趣了。
远望那些嬉闹的儿童,他们有的在街头巷尾点燃几颗鞭炮,“嘭”的一声,便欣喜不禁。看着那些慌忙欢乱的身影,不知何故,总想去找寻那种孩童的感觉,找寻那记忆中的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