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 《宁夏党校通讯》

浅论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李晓    
2023-01-30     浏览(65)     (0)

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了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包括完善自我认知、增强与社会的共同体感、构建稳定的自我评价体系以及增加创新的行为训练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领导干部更好地指导和服务创新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此外,报告全文中有 55 处提到与“创新”相关的词,是最高频的核心关键词之一,由此可见创新对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领导干部作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少数”,如何提高自身创新思维能力?本文尝试在心理学的视角下探讨领导干部的创新思维能力,以期更好地指导和服务领导干部的创新实践。

一、完善自我认知自我认知主要是围绕与自我相关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不仅可以壮大个体的自我力量,还可迫使个体从惯性的工作和生活中暂时解脱,转而思考自我价值和工作价值的意义,促进外在行动与内在心理的和谐统一。对于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领导干部来说,这种通过思辨的方式与内在自我对话是帮助其完善自我最有效、合理的形式。总之,在通过对内在自我的探索来完善对自我的认知后,工作对个体来说将不再是现实的劳役而是内在的滋养,不再是被动的应对而是主动积极寻求创新和创造。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再遭遇难题时,不会再是逃避或自我否定,而是在追求自我实现的强大动力作用下,思维更加灵活,更加能够积极调动拥有的所有资源去破解难题和创造新机。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说,可以找一个安静、舒适、不被打扰的环境,仔细思考如下三个问题,并按顺序用纸笔写下答案,也可以边思考边写,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而非填写答案。第一,我是谁?我有哪些特质是成功的资源?第二,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第三,我现在是为了什么在工作?我能否在工作中实现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二、增强与社会的共同体感增强与社会的共同体感是指相较私人利益,更多地以他人、社会的利益为干事创业目标和出发点。个体心理学家认为,相比以个人利益、私人价值为导向的目标追求,为实现他人和社会利益而行动的目标追求更为重要,即社群情怀或与社会的共同体感更为重要。研究者从大量的心理治疗案例中发现,完全以个人利益、私人价值为导向的个体,其往往是受自卑情结驱使去追求优越感,并将这种优越感作为逃避困难的方法,用虚幻的成功补偿其自卑的状态,因而很少关心他人或社会利益。个体以社会利益和责任为导向,是持续性强的终极目标,克服和补偿了个体由于弱小、卑微和不完善而产生的自卑感和无力感,减轻了自卑感所引起的痛苦,并会把人引向追求卓越或成功的方向。值得关注的是,以个人利益为导向体现的是人生存所需的根本欲望,这在原始社会对人的生存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现如今这种欲望的无限膨胀给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障碍,比如,有了舒适的居所还想要更豪华的居所。如果没有一个持续性强、始终存在的目标来指引,人就很难思考、感受和心怀希望。不难发现,这与中国共产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表达相一致,都表现出了强烈的以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为干事创业的目标导向。心理学家认为正是由于心怀这样的目标导向才更容易成功。

三、构建稳定的自我评价体系“别人说我已经干得很好了,但我仍然觉得我不够好”“领导如果夸我,我就觉得我干得不错,我是有价值的;但是如果批评我,我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觉得自己好像什么也做不好”,上述内容所反映的心理困扰是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积极寻求突破和创新的极大阻碍。在心理学中这些都与自我评价有关。自我评价是个体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和价值持有的最基本的评价和估计。如果建立的评价体系对自我持有相对客观的、肯定积极的正向评价,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个评价是稳定的、不随他人评价而动摇的,那么个体的自我力量感将会极大增强。这是人应对困难情境时需要抱持的强大心理支撑的来源,更是拥有足够的信心和安全感可以应对困难、创造新机的源头活水。那么,如何构建稳定的自我评价体系呢?首先,要了解自己。我们目前已形成的自我评价最早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那时候我们通过收集成人对自己的评价来逐步构筑自我形成人格,我们的重要他人——父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非常重要,因为那时候我们据此认知自己,处于他评的阶段;之后到青春期,伴随着大脑中负责自评的神经系统的开发和活动,我们越来越不受限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开始关注和认知“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即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不断去修正和补充之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但是,如果他评到自评阶段没有顺利完成过渡,就会停留在他评阶段,终身依赖、受限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其次,要尝试静下心来重新思考和审视自我存在的独特性和重要价值。在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后,更深刻地去觉察在自己过往的人生中为了生存所付出的所有努力,尤其是平常很难注意到的部分,比如“我的身体默默支撑我工作学习这么多年,而我好像并没有善待它,反而忽视它的贡献”,通过这些觉察和感受与内在的自己和解,打通自我力量传输的阻塞点。在体会到内心强大的力量感后,告诉自己这句话——“我现在完全有能力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情,并且我会做出对自己最有价值的选择,我喜欢并且深深感谢自己”,可以默念或者写下来。

四、增加创新的行为训练王阳明讲知行合一,其意在指出认知和行为不分家,没有行动落实其实就是不知道。心理学的第一大流派——行为主义,同样强调行的重要作用,主张通过行为的刺激改变一个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据此,领导干部要积极尝试将工作中一些创新的想法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和实践中来。不难发现,目前关于提升创新思维的一些专业培训也在强调落实的重要性,并且会给出一些十分具体的方案,比如脑力激荡、逆向思考等,但很少关注实施者的情绪状态对整个创新实践效果的重要调节作用,而这正是心理学所擅长的部分。具体来说,领导干部可以先搁置那些较为宽泛、宏大的想法。一方面,这些想法马上落地实施在大部分情境下是存在诸多困难的;另一方面,如果直接实施遭遇失败,会带来心理上的挫败感,为了避免挫败,很有可能选择回避或退缩。这时候,不妨选择将创新的想法细化成一个个可以具体操作实施的较小的行动单元。根据系统脱敏理论,通过一个个较小的、容易达成的任务的不断完成,在逐渐培养自信的同时,也克服了惧怕失败的心理。除此之外,一个个创新小目标的达成还为总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借鉴参考的素材,同时也提升了领导干部的自我价值和工作效率。

(作者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 〈宁夏行政学院〉 社会与文化教研部〈生态文明教研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