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报》

台湾眷村行所思

作者:程浩    
2015-03-13     浏览(39)     (0)

文章介绍了眷村的历史变迁和当代价值,认为眷村文化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典范,其时代主题和永恒旋律是人类的精神创造,而其背后跨越时空的精神内核是“生存”。文章还提到,眷村建筑应适当保留,不宜过多保留。作者对眷村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典范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历史变迁、风云变幻,在宇宙的静默轮回中,世道沧桑不过一场演不完的离合悲欢。眷村,一个特殊的历史时空的缩影,通过它独有的风格演绎着一甲子的沧桑巨变,而今我们试图透过它的演绎,找寻它的当代价值和跨越历史时空的最直接的生命诉求。
  定义历史时空的记忆窗格历史要由亲历者讲述。如今,致力于眷村文化保护的主要是眷村二代、三代以及没有在眷村生活过的社会各界人士,而眷村一代已经逐渐凋零。那么,当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去记录或讲述那段过往的时候,我们就不再是单纯的寻找一个记忆窗格,简单地将它定格在某个历史时空,而是不可避免地带着我们的价值追求。因此我说,我们带着主观的人文关怀去定义一段客观的历史时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记录,至于后来人从这些客观存在中看到什么,则每个人有不同的体会。眷村只是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时事而起,而今又随时代变迁,它的衰落有着必然的规律性。那么,随着时代发展和台湾城市建设的推进,作为历史见证的眷村建筑只需适当保留,现在能够保留下来13个眷村我觉得是合理的,不宜保留太多,当然也不应全部拆除。
  文化的时代主题和永恒旋律人类的精神创造,就应当有它的时代主题和跨越时空的精神内核。
  眷村文化的时代主题是什么?眷村文化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典范,而在台湾这样一种多元文化的社会里,我觉得眷村文化的时代主题便是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与尊重。东华大学副校长郑嘉良说:“文化是活的东西”,随着时代变迁,文化也在不断演化,保护文化的应有之义也许不在于保护它的原始状态,而是促使它在时代主题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郑教授认为眷村对自己最大的影响就是懂得尊重多元文化。在人类社会愈加多元化的今天,眷村这种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典范无疑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眷村文化背后跨越时空的精神内核又是什么呢?如果说能够跨越时空,最能说服我自己的就是———“生存”。背井离乡的军公教人员来到台湾,无依无靠,紧靠微薄的补贴维系生活,一切的苦难压在他们身上,只有“生”的原始本能和信念让饱受苦难者努力生存下去。当一切苦难来临,当人活着只剩活着的时候,别无他求,只求活下去。所以,当我看到侨爱新城的奶奶们满足安乐的幸福笑容时,我多么理解她们口中说的“现在很满足”。(作者系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