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抢抓机遇乘势发展———
生命科学学院“十一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生命科学学院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五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院领导班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勤政廉政,求真务实,克服种种困难,带领全院教职工艰苦奋斗、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使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师资结构日趋合理
积极实施人才兴院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青年教师学位层次提升计划,切实做好双语教学教师的选拔和派出工作;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全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营造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崇尚学术的治学育人环境。近五年引进博士9名、硕士3名;有5名教师外出攻读博士学位;5名教师出国进修;5名教师博士毕业回院工作。师资队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队伍结构日趋合理,具有高级职称者近70%,具有国外、校外学习经历者占95%,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占80%,具有博士学位者占50%。涌现出校级优秀人才11名,1名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学校首届教学新星。有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外聘兼职教授7人。
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积极开展“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其中《植物学》课程获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动物学》和《遗传学》课程获校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获批国家级优秀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实现了生科院历史上国家级教学项目零的突破。认真完成了中韩合作办学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科专业的论证和申报工作,其中生物技术及应用专科专业已获批准自2010年开始招生。
大力加强学风建设,积极支持、帮助学生考研深造。五年来有600余名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40%以上;其中2007级9班考研上线率达到93%,创学校历史新高。我院被评为2009年聊城大学教学管理先进集体。
三、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实现突破
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个龙头,明确方向、整合资源、形成拳头,努力打造学科特色,提高学术水平。2006年12月,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实验室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07年9月,细胞生物学和植物学2个硕士点第一届研究生顺利入学,学院获得学校研究生招生先进单位称号,这标志着我院学科建设工作进入了新起点、新阶段。2010年底,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工作获得成功,实现了生科院学科建设的又一重大突破,为早日冲击博士点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出版专著4部,申请发明专利3项;申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其他省级课题近20项,共获资助金额近500万元。有3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0多项成果获校级奖励。科研项目的数量及水平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积极推进应用技术研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与聊城市药监局联合成立了“生物技术产品研发中心”,与东阿阿胶集团联合创办“阿胶研究院”,与郯城科技局联合建立“银杏产品研发基地”,与“阳谷凤翔集团”合作研究“鸡骨油产品品质改良”等项目。其中“人工蜂粮”项目已进驻聊城大学科技产业园,即将正式投产。山楂新品种的选育项目已通过省级鉴定。
四、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生命科学学院已建成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用实验室11个,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用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仪器设备总值近2000万元。近几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每年新增100万元左右的仪器设备,购置了一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这使得教学(专业)实验室建设得到加强,实验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解决了我院发展若干关键领域所急需的实验与测试手段问题,增强了学院综合教学和研究实力。
其它办学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多媒体教室由2个增加到10个;学院资料室藏书达1万余册,拥有期刊180余种。
五、学生工作凸显亮点
进一步推进学院特色学生社团建设,结合专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文化艺术节、科技学术节和暑期三下乡活动,涌现出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被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和山东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导,引起较大社会反响。学院分团委连续多年被评为红旗分团委。陈之海同学被评为2007年度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学生。
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考研辅导和就业指导,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拓宽学生就业途径。连续三年成功举办生物类专场招聘会,为我院毕业生提供近2000个就业岗位。通过不懈努力,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我院连续五年学生欠费率低于2%,多次被评为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六、党建工作保障有力
积极开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程,成功召开了生命科学学院第二次党员大会,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保证了党员教育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党员培养与发展管理机制,保证了党员发展的质量,先后培养和吸收300多名优秀青年学生和教工加入党组织,为党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五年来,我院多次获得上级党组织的表彰奖励,曾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聊城大学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和“平安聊大”建设先进集体;有两名同志被评为聊城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平安聊大”建设先进个人,有三名同志被评为校级、省级优秀共产党员。
(生命科学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