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解放思想抓机遇开拓创新促发展———

外国语学院“十一五”工作回眸

2011-01-25     浏览(268)     (0)
  “十一五”期间,外国语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解放思想抓机遇,开拓创新促发展,实现了快速、健康、全面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办学规模和效益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学院新上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发展到2000余人;全日制和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达到400余人;完成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人员达到1500余人;各类国际交流与合作学生达到300余人,为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日渐成熟。“十一五”期间,学院贯彻学校“三级二元”办学体制改革的精神,充分发挥学院的主体作用,初步确立了院、系(所)、室三级管理的事权划分和议事程序,理顺了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了以师德建设、学生教育管理、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评优工作、学生自主学习和大学生升级教育等为主体的长效运行机制。
  ———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学院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完善和加强教学制度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院级教研项目建设、课程建设和实习支教工作,学院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五年来,英美文学、英美概况等四门课程先后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耿宁和许鲁之两位教授获聊城大学教学名师称号。李维滨、张庆艳和王红霞三位青年教师连续获得聊城大学第一二三届教学新星称号。英语专业四、八级通过率近年超过全国平均通过率17个百分点,全国日语专业八级通过率比全国平均通过率高出25.3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学院承担了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1项,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承担国家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项目1项、省教育厅十五规划课题1项,获得山东省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
  ———学科与学位点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以来,学院以申报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学位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为契机,以报促建、以报促管、重在建设,专业学位和翻译硕士专业通过山东省教育厅学位办的审核和教育部学位办审批,进一步促进了学科和学位点建设。
  ———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实现历史突破。“十一五”以来,学院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和院级科研项目培育工程,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实现历史性突破。五年间,教师发表论文近400篇,出版专著3部、译著6部、教材及教辅用书12部。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三项,山东省教育厅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山东省文化厅二等奖两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课题1项,全国教育规划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1项,山东省教育厅资助项目4项,山东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1项,聊城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2项,聊城大学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5项。课题项目居省内外语院校前列。
  ———师资队伍规模和水平明显提升,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建设实现历史突破。“十一五”期间,学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引进人才,师资队伍规模和水平明显提升。五年来,共引进和培养博士、硕士40人。其中,引进博士后1人,3人被评为学校优秀人才;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者59人,占86.7%,比十五期间的43.4%整整翻了一番,出国访问留学人员达到23人次。聘请卢涛、区鉷、聂珍钊、张连仲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任兼职教授。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范围明显扩大,留学生数量大幅提高。“十一五”期间,学院在巩固与日本和韩国交换留学生的基础上,拓展了与美国、英国、俄罗斯、西班牙、菲律宾、泰国等国家的留学生交流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五年来,合作的韩国高校数量达到10所,派往日本骏河台大学及韩国高校交换留学生、自费留学生数量超过300人。
  ———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学院经营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探索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增强经营学院的新活力。五年间,举办了聊城市组织部后备干部英语培训班、高唐县青年干部英语培训班;承担了两期山东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英语教师培训任务;举办了四期聊城市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班。共为社会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
  ———学生工作丰富多彩,扎实有效。“十一五”期间,学院建立健全了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五心教育”主题活动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出了“针眼看世界”形势政策教育、大学生升级教育等特色项目。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奖励300多人次。先后有四人获校级优秀辅导员称号,一人获山东高校“百优”辅导员称号。学院多次被评为校红旗分团委和各类学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近百次报导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学院文化建设效果显著。“十一五”期间,学院凝练形成了“会通中外,信达天下”的院训;建成了一厅、三区、七廊为主要特点的环境文化;打造了教授论坛、研究生论坛外语文化艺术节、外语科技学术节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文化,学院文化建设效果显著。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学院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和“创先争优,争做聊大先锋”主题活动。五年来,张乐方同志获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王相水同志获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樊肇昌同志被评为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聊城市优秀共产党员和聊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刘生同志被评为聊城大学优秀党员领导干部,2004级学生赵娟同学被评为聊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耿宁和许鲁之两位教授获聊城大学师德标兵称号;2008年学院党总支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聊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聊城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学院党总支被评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外国语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