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师范大学 - 《山东师大报》

贯彻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稳步提高我校专业学位论文质量

作者:研究生院 宋强    
2020-11-25     浏览(138)     (0)


2020年7月29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会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

10月13日,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和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李干杰批示要求,就全省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部署。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民群众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最前沿,扎实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强调“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则以“扎实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响应。两次会议,一个声音,那就是“立足新时代,坚决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时代发展、形势变化,国家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学校毕业研究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毋庸置疑,学校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方面面临的压力势必越来越大。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开始严格抽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国家负责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各省负责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每年一抽,不曾间断。今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从压实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等责任,分类制定学位论文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严格学位论文答辩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从学校来看,近3年学校受理的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数6792人,在学校组织的学位论文双盲评审3615篇次中,有58篇次被校外同行专家否定,评阅结果不合格,占比1.6%。也就是说,在导师把关通过、论文重复率检测通过、学院审核通过的学位论文里面,学校组织的论文评审,每100篇就有近2篇学位论文质量不过关。评审不合格的58篇论文里面,专业学位是重灾区,有39篇,占比67%。若再算上学院组织评审不通过、答辩不通过等不符合授予学位的情况,近3年的学位申请不通过率分别为2018年2.26%(受理2122人,48人未授予学位),2019年2.99%(受理2338人,70人未授予学位),2020年上半年3.13%(受理2332人,73人未授予学位),可以看出我校近3年学位授予不通过率在逐年上升。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在国家严格要求和抽检学位论文质量的新形势下,学校学院正在主动作为,严把学位授予质量,为学校事业担当负责;另一方面,也说明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尤其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确实参差不齐,问题论文有逐年上升之趋势,学校在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尤其在专业学位没有被足够重视的现状下,专业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压力更大。

然而目前的形势是,国家正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根据国家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到“十四五”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之于我校,可凝练为“两个面对”:一是要面对专业学位论文与学术学位论文相比目前质量相对较弱的不争现实,二是要面对未来不断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必然趋势。

应对此局,我们必须提高站位,统一思想,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对我校研究生教育结构进行大胆规划和变革,汇聚力量,强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切实保障专业学位论文质量。

首先,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尽快转变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的惯性思维。思想乃行动之先导。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已经公布,业已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走向。站在新时代,应对新形势,我们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扭转惯性思维,不再沉浸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对导师帮助更大、发表成果更多、课题贡献率更高等这样的陈旧观念中,要充分认识和接受“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等这样的新思想、新理念。唯有统一到新思想,才能开拓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其次,深化改革,内部驱动,通过有效政策推进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通过改革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指标,将横向课题、实践获奖、教学案例编写、行业产业服务、学生满意度等纳入导师考核、评聘体系。出台对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鼓励性政策,改革导师指导不同类别研究生工作量计算办法等具体针对性举措,向专业学位倾斜,逐步引导广大导师从单纯倚重学术学位转向对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重上来。

再次,问题导向,抓住关键,切实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我校目前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相对较差,除了源于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思想重视不够外,最根本的原因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研究生培养质量、学位论文质量与导师水平密切相关。从我校来看,专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数量目前还不充足,指导水平参差不齐。不少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都是由学术学位研究生导师兼任,这些导师大都出身学术学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和特点尚未精通,指导方法也往往用指导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惯用方法,对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和指导缺乏实践。因此,必须加大专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遴选力度,在保障队伍规模的前提下,加强岗前教育培训,创造条件密切其与行业一线联系,使其真正掌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律特点,成为专业学位领域的高校专家,以提升我校专业学位教育质量和学位论文质量。

最后,产教融合,多元评价,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力,保障学位论文质量。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相比,存在实践性强、与行业联系密切、培养类别多、评价标准不好“一刀切”等显著特点。因此,我们要更加密切与各专业学位国家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联系,参考学习并分类制定各专业学位论文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对以研究报告、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文学艺术创作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位论文,要细分写作规范,区别评审标准。同时,我们要进一步探索以产教融合为主导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主动对接行业产业,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力,保障学位论文质量,提升职业胜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