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师范大学 - 《山东师大报》

高校学生军训自训模式初探

作者:学生工作部 史彩虹    
2020-11-25     浏览(352)     (0)


高校学生军训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学生军训对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部队军改、高校扩招,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等问题的出现,高校开展军训自训模式探索和实施已成为回应之策。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切实做好军训自训工作,为后疫情时代军训工作顺利有效推进提供可复制、可推广、见实效的模式参考。

一、后疫情时代高校开展军训自训的必然性

(一)高校开展军训自训是适应部队军改的现实需求

随着强军改革的深入推进,军队总员额较之前有所减少,实战化要求愈加严格。另外,征兵次数由一年一次调整为一年两次,部队新兵训练任务加重;且每年下半年部队演训活动较多,学生军训与部队演训时间常常重合,部队难以抽调人员到高校进行帮训。实行军训自训,高校可以灵活选择带训人数、军训时间及场地,而且能够妥善解决部队帮训官兵数量不足等问题。

(二)高校开展军训自训是应对高校扩招,保证军训效果的需要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参训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仅以山东高校为例,目前每年需要1万多名帮训官兵;高中则需帮训官兵20-30万名,需求数量巨大。高校进行军训自训,从退役复学大学生、军事爱好者和国旗护卫队中精心挑选学生组建成“军训教官后备连”,可大大缓解这一缺口。学校自主培养的学生教官,还具备熟悉校园环境和老师的天然优势。自训模式下,学生教官与辅导员全程在位,学生教官、辅导员以及学校武装部之间沟通紧密、多向互动,能极大提升训练效果。

(三)高校开展军训自训是做好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保证学生健康的需要

目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但新生来自全国各地,情况复杂,若由部队实施帮训,很容易造成帮训官兵与学生交叉感染。实施军训自训,相对封闭校园,可有效避免军地交叉感染。

二、高校学生军训自训的模式探索

(一)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方案

良好的军训效果离不开科学的军训方案。全校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多方协调,结合高校自身实际,科学制定总体军训方案,确保《新大纲》中的军事技能课顺利开展。以山东师大2020年新生军训为例,军训旅认真研究了自训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方案。如制定《2020级新生军训旅有关规定》《2020级学生军训工作“创先争优”活动评分细则》《军训教官十不准》等,确保军训正常实施。

(二)坚持科学施训,丰富军训内容

军训工作需因材施教、灵活带训。训练内容上,除常规的队列训练外,还要组织拉歌、才艺表演,以及适当开展战术基础动作、轻武器射击等训练,以激发学生参训热情。要重视整合校内外、军地双方资源,通过共建活动,实现优势互补、融合互动、协调发展。学校可以依托国防教育基地、当地武装部、承训部队等共建单位,与众多军事基地开展多种共建合作。同时,充分利用红色教育基地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展多种体验式教学,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团队意识和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优良品质。

(三)及时跟进训练,随时汇总情况

针对2020级新生军训实际情况,学校在展开自训的过程中,校武装部整体统筹、把握方向,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系列组织严密、实施有效的训练和汇报总结制度。在旅一级整体组织架构之上,充分吸收学校教职工、各级学生教官意见,制定出了一套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自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形成了一套前期部署、中期检查、后期总结改正的良好循环制度。军训期间,每日定时开会总结,对当日训练情况、军训方法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细化军训期间的问题与对策,及时解决学生教官和新生出现的种种问题。

(四)注重宣传展示,激发训练热情

由现役士兵主导的学生军训工作,限于现役军人的保密身份,往往难以开展军训宣传,且他们兵种组成单一,而由高校学生主导的军训自训模式则极大地改进了这一点。在学生自训队伍中,退役复学大学生占据了较大比例,他们曾服役于海军、陆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武警等不同兵种,有着极为丰富的事迹可供宣传,有利于发挥教官队伍表率作用。学校与学院可组成宣传小组,积极联动,采访形式新颖、宣传手段多样,采访对象覆盖面广、涉及问题针对性强,宣传效果更佳。

(五)优化思政教育,推动全员育人

让退役大学生士兵与能力素质强的军事爱好者参与到高校新生军训工作当中,有利于开展形式更加丰富的国防教育活动。以山东师大2020级新生军训为例,在既定的军事训练科目之外,学校相继开展了国防知识普及课、军人故事分享课、爱国主题演讲、退役士兵风采展等活动。退役复学大学生士兵结合自身经历与新生交流,教育内容更贴合新生实际,他们以自身经历引起许多同学对部队生活的向往,成为一种更具说服力的征兵宣传。

三、学生自训队伍的建设与长远发展规划

(一)组建“退役士兵之家”

“退役士兵之家”由学校武装部牵头组织,是一个服务型退役士兵保障机构,主要由退役复学的大学生士兵组成。该机构实行退役大学生士兵自主管理,依照各高校退役士兵数量和学校实际情况,以部队编制为参考进行自身建设。“退役士兵之家”积极组织各项创新性活动,比如“军事技能大比武、演讲比赛、军人七项比赛”等,发挥退役复学大学生退役不褪色的优良作风,成为同学们身边的榜样。

(二)抓好学生教官队伍建设

高校要建立合理完善的学生教官培养管理机制,积极组建“军训教官后备连”,科学管理,科学带训。要加强对教官队伍的日常训练管理工作,如聘请部队现役士兵骨干对学生教官进行培训,加强业务素质训练;强化纪律观念、条令条例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全方位提升军训教官队伍素质。严格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形成灵活的淘汰、备用机制和良性竞争。

(三)完善保障与奖励机制

在退役复学大学生的保障机制中,一是要严格落实国防征兵政策中的各项具体举措,对退役复学大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政策指引;二是要制定好军训期间所需各项物资管理制度。

为促进学生自训队伍长远建设与发展,还要完善退役复学大学生相关奖励机制。一是根据军训期间个人表现,评选“优秀教官”与校级“优秀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二是在党员发展、评优评先等工作中给予退役士兵更大力度的优惠与扶持。公示和宣传一系列保障奖励措施等相关文件,打造出一支优秀的高校自训教官队伍。

结语:

在以往依托部队开展高校军训的过程中,学校的角色往往偏重于整体部署、任务分工,教官队伍建设尚不成熟,高校军训理论建设尚有欠缺。随着部队改革的深入推进,结合后疫情时期各大高校面临的新时代大学生教育培养形势,及时总结2020年新生军训工作经验,尽快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学生军训自训理论体系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