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周报》

同济医院德籍职员张思丽雅——

为中德交流架桥

2020-06-01     浏览(120)     (0)

本报讯(中国日报记者周荔华 刘坤)张思丽雅,一位德国放射科医生,她的丈夫,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医生。几年前,为了追随自己的丈夫,她远离家乡,来到同济医院,成为了医院国际交流办的一名职工,负责中外交流,特别是外籍病人的医疗工作。

疫情暴发以来,张思丽雅积极奔走,筹集物资、分享抗疫经验,在中国和德国之间架起了合作抗疫的桥梁。5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了她的抗疫故事,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1 月 21 日,张思丽雅从德国返回武汉。1 月 23日,武汉“封城”关闭了离汉通道,张思丽雅负责在德国驻华大使馆、中国政府之间做一些撤侨的协调工作,送走了120多名同胞后,她选择了留在武汉。

“我家现在在武汉,武汉有我的同事、朋友,我还能做一些事情。另外,我对武汉有信心,这里很安全。”张思丽雅说。

疫情初期,武汉医疗物资紧缺,虽然被隔离在家,但是张思丽雅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与德国政府和德中医学协会联系,协调对华捐赠事宜。在她的协调帮助下,德国红十字会及政府先后向湖北捐赠了 14.7 吨医疗物资,包括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支援武汉医院。

除了筹集物资外,每天,张思丽雅还会接到在武汉外籍人士的各种电话咨询。在特殊的时期,她从医生的角度给这些外籍人士提供了全面的知识普及和及时心理疏导,给予他们医疗帮助。一天夜里凌晨三点,一位德籍男士 8 个月大的孩子出现咳嗽症状,焦急地打电话给张思丽雅。张思丽雅耐心地询问病情后,判断患儿当时并不需要到医院治疗,沟通了 1 小时后,她安抚好患儿家属,并在第二天及时回访确认患儿病情好转。

武汉疫情向好后,在张思丽雅的协调组织下,同济医院专家团多次视频连线德国耶拿大学、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德中医学协会等,线上分享抗疫经验,还直接将新冠肺炎医疗救治手册(德语版)打包分享给德国同行,20多家德国医院收到了“同济方案”。

“抗击疫情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武汉已经复工复产,未来世界会越来越好。”这是张思丽雅的抗疫心愿。

(《中国日报》5月6日刊发,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