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商学院:构建“445”立体化育人模式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作者:闫茹    
2021-03-25     浏览(107)     (0)

商学院通过构建“445”立体化育人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立足三课堂,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平台,开展多元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认知认同践行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商学院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各类教育培养目标体系,在遵循“认知→认同→强 化→践行→价值取向”的规律下,通过“立足四维课堂,打造四个平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五层递进”,构建了“445”立体化育人模式,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各环节。

立足教学教改第一课堂 打造多层次教学平台 稳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

紧抓落实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任务的两个中心环节——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通过课程思政教研、说课、示范课、教学能力大赛等,让教师们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教学,通过新生研讨课、MOOCs、微课、互动式课堂讨论等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课程,让课程担负起培育核心价值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主阵地作用。

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将核心价值观讲深、讲透、讲实,使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有了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立足思政教育第二课堂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平台 不断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坚持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风尚,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内涵,打造一批特色活动和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感染熏陶作用。如连续10年的“彩魅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体展示大赛、党团知识竞赛、“10秒正能量•传递好风尚”微视频大赛、雷锋月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创业文化节、庆祝建党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习声回响,典亮人生”习语学习分享会等,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核心的隐性价值观教育在人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中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实现“基因式”融合,实现了学生对核心价观从认知到认同的完美过渡。

立足网络新媒体第三课堂 打造立体化传播平台 助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

重视建设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学院网站与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报道,并在学院官网“学生风采”专栏进行展播宣传,把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多渠道、立体化、全方位展示践行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了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影响力和思想政治工作传递力,营造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热烈氛围和浓厚环境,唱响了宣传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

通过充分发挥第三课堂学习资源的辅助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为传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育增色,实现了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多维渗透,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立足实习实践第四课堂 打造多元化实践平台 齐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学院紧扣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每年组建社会实践团队,由党员教师带队带领学生党员等一起开展包括中拉博览会、省级技能大赛志愿者活动、“追寻•铭记•传 承红色体验实践教育、“50万+”共同成长计划、学校对口扶贫点梅州大梧村“电商下乡 精准扶贫”调研+营销策划、新疆喀什伽师县和岳普湖县调研+电商培训、茂名电白“荔枝妹妹”标准种植基地助农实践等有社会影响的活动,平均年组织志愿服务活动120余场,参与人数共2000人次,累计志愿时长18000多小时,充分发挥了实践育人功能,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实践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通过反复的实践可以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深化对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认识;指导对核心价值观的再认识、升华认识的转化,同时也对在第三课堂中凸显的问题有了行动的反馈;最终实现教育的最高目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通讯员 闫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