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安大学 - 《长安大学报》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作者:●俞俊杰    
2025-01-15     浏览(58)     (0)

昌黎先生在《师说》中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早在西周时,师这一称谓,也可以说是师这一职业便已出现。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可对于师,无论哪朝哪代,人们都保持着最为纯粹的尊崇。

师者,可以是白乐天口中“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的无私;可以是郑燮先生笔下“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的奉献;可以是荀子圣人所言“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的赤诚;可以是百姓口中“遍地蕙兰思化雨,满园桃李谢春风”的盛景。

遥想千年之前,一个宁静的午后,洛阳城外,阳光透过树梢洒满林间,特意远道前来求教的孔丘与他慕名已久的李耳进行了一场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交谈。对于孔子来说,盛名已久的老子,不仅是一个思想深邃的长者,更是一个见多识广的智者,也是一个可以印证自己思想的师者。孔子渴望着能够重建周公后开始崩塌的社会秩序,老子则主张道法自然,两人的相遇,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具象征意味的一次思想交汇与碰撞。一场交谈,两人各抒己见,均受益匪浅,一场传奇随着两人的离去,深埋于时间深处,一儒一道,两位圣贤,孔子向老子问礼,开启了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所以昌黎先生又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思绪回到我们现在,与同学相伴步于修远湖畔,你会看到一扇扇窗内,一道道身影站于三尺讲台上,干净利落、侃侃而谈。他们或文质彬彬,身着轻快而又沉稳的衬衫,或一袭长裙,长发束于脑后,干净利落;或双手扶于讲桌上侃侃而谈,或直身伏于黑板上书写;一位位师者,或心中装着数之不尽的故事,或脸上刻满了沧桑。他们似乎认识深埋于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位先人,他们仿佛就站在那些先贤身边,与他们交谈,他们通晓每一位先人一路走来的坎坷与磨难,理解每一句话背后藏着的丝丝缕缕的细腻情感。他们的眸光深邃幽长仿佛洞穿了时间,他们了解每一道公式、定理的发现背后掩埋着的一位位伟人的艰辛,他们了解每一项重大工程辉煌的背后藏着的不易。

我们的老师,带领我们领略祖国辽阔疆域上的长河明月,带我们见证千年前古丝绸之路的繁华。或许是他们曾亲身经历过每一段历史故事,总能阐明其中的兴衰至理,他们有人带我们体验周天子治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和睦景象,与我们一起走到百家争鸣、诸侯割据的春秋战国见证思想文化的起源,有人教我们清王朝的腐朽不堪,国君昏庸下的民不聊生,也让我们谨记历史的屈辱,也让我们为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骄傲。他们有人带我们领略四千年前夏朝的河图、洛书纵横图,体验中国古数学的魅力,他们带我们走进古希腊,体悟欧几里得、阿基米德数学思维的灵活,给我们讲解《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见证牛顿——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哲学家、科学家的伟大。他们带我们走到经久不衰的秦直道,感悟秦王朝的气势磅礴,带我们走到赵县赵州桥,体会匠师李春思想之奇妙,赵州桥结构之精巧,带我们领略港珠澳大桥这一世界伟大工程的奇迹,让我们明白奇迹也可以由我们亲手建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长大老师们绘声绘色的讲述,让我不禁想到,曾经他们也同我们一样坐在课桌上,脑海中装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与期待,曾经他们也同我们一样风华正茂,最终他们选择成为一名师者,一名如同历史长河中那些圣贤一样的师者。然而他们的平凡与质朴,也常常让我们忘记他们本身也并不平凡,他们每一位都在学术方面有着重要的成就、在国家建设方面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这样一位让我们尊之敬之的师者,也许他在你困惑时助你解惑,在你迷茫时予你方向,与我而言,每一位师者,都足以与圣贤并列,自古至今,他们都于我们心中熠熠生辉。师者,助我们更上一层楼,极目楚天舒,而他们却再入轮回,以手中之笔谱写春秋。

也许春蚕的闭幕象征着新蛹的绽放,落红的着地象征着泥土的清香,鲸鱼落向海底深处是无数生机的孕育,师者,立于三尺讲台,笔耕不辍,指点着无数稚嫩灵魂的未来与希望,传其道解其惑,而惟愿付其生之所得,以铸吾辈之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