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安大学 - 《长安大学报》

一瓣心香不染尘

作者:●梁俊辉    
2025-01-15     浏览(56)     (0)

转股岁月迢递,垂眉俩袖风尘。一程,一再见。生命里,无数记忆与我于巷口相遇。回廊中,学子,奋笔;寒窗前,斯人,独立。春去秋来,孤云与晚霞为伴;秋过冬至,孤鹜与黎明相守,而老师在日夜间守望,用星火点亮迷途。古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而今天涯海角有尽处,唯有师恩无穷期。

木槿昔年,浮生未歇。一桌一讲台,一世一生情。一万部卷轶浩繁的世界,最初都由良师开卷。先生姓刘,名堃。过去,我总是被一些小事扰乱心虚,时常会将泪水染湿了眼眶。但她总能细心地发现这一点,温柔地将我拉到鸟笼前,并抓了点小米放在我手心,示意我投喂小鸟。我胆怯地将手伸向小鸟,鸟儿竟跳上了我的手心,旁若无人地啄了起来。“人生是一场旅途,裘马轻绝也有千重浪、万山拦。但我们不能遇壑则止,我们不如像这只小鸟一样,勇敢地迈入笼子,直面困难呢?”她语重心长地说。而后,她又与我分析了我生活上的苦难,规划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我也渐渐勇敢起来,跨山,渡水,逆风扬帆。感念师恩,在罅隙的言语流光中,是刘堃老师用爱与关怀笼罩了胆怯的我。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一寸一粉笔,一心一筑梦。春晖指路,镌刻光阴。观看八纭而览四方,珠流璧转,霜凋夏绿,师恩贯穿于每一位学子的求学途中。韩愈曾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有一代贤士宋濂于《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提到“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求学问道;今懵懂时,我们遇见,他是我心目中难忘的恩师。他用三寸粉笔书写教育初心,用三尺讲台讲解古今诗词。教书、育人他面面俱到,他常做伯乐,善于发现千里马。他或许,是我心里对他诗意瀑身的敬佩,对他看观人生豁达的仰慕,邂逅缘分的遇见。感念师恩,在流水年华中轻拨浅弹,是无数老师用坚守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无关迟暮,不问翻覆。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师恩是秋雷轰响,震动乾坤;是冬雪飞扬,铺天盖地。殷莉老师,挥纸笔,巧鼓励,善教善助。晚春时节,柳絮飘扬,她陪伴我们观赏着漫天飞舞的柳絮,并为我们吟诵关于柳絮的诗句,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到了立秋,她与我们分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意境;初冬时分,她又与我们一同感慨“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如此这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洋溢着温馨与诗意。感念师恩,在春草逶迤关怀处,是她用坚守书写了骊歌。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每一位老师的教诲都溶百味,润于言,育万人。感念师恩,是与你们的点点滴滴,构成爱的故事,伴我走过蹁跹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