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校报》

泰山岩岩天地长春

——怀念杨辛先生

作者:·王曙光    
2024-03-20     浏览(60)     (0)

先生为人清简、和乐坦易、粹然中和。与先生坐在一起,总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记得十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恰在春节前夕,往先生家中问安拜年。在先生狭仄的书房中、过道里,满满挤着先生收藏的各种荷花艺术品。先生饶有兴致地一一翻检、介绍,看他沉浸其中的神情,真如赤子一般,恳挚而又真纯。临别,他坚持送至楼下,并拱手道别:“代向嫂子问好!”先生并没有一丝开玩笑的意思。我与先生之年龄,相差半个世纪,这一句问候,令我感怀至今。先生温厚敦朴之人格,亦永远刻印在我心里。

先生一九二二年生于重庆。先生身上,自有一种山城人刚毅、达观之气质。先生少孤苦,十二岁即失去双亲,“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小雅·蓼莪》),常栖身茶馆、破庙之中,饱受颠沛之苦。十九岁,先生亲历日寇对山城进行“疲劳轰炸”,目睹朝天门码头上堆积如山的死难者,内心悲愤难平。二十一岁,先生入南开中学,遇终生好友汤一介。二十二岁,先生与二十余位南开热血青年,报名参加印缅远征军。记得有一次在饭桌上,先生还跟我们说起抗战胜利前夕,他随远征军长途跋涉回国之情景。返国途中先生听闻这支军队就要被调往东北打内战,于是跟几位同学搭车由曲靖逃往昆明,幸被好友汤一介先生的父亲、西南联大哲学系主任汤用彤先生收留。五十年代,汤用彤先生又将杨辛先生调到北大工作,任自己的学术助手。先生终生感戴恩师汤用彤先生与师母之关怀,晚年写下十六个字:“春风化雨,绿草如茵,燕南庭院,有我双亲。”我不止一次听先生说到汤用彤先生,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我每次去登泰山,都会拜瞻镌刻在山石上的先生手书《泰山颂》。“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笔法苍雄劲健,真有云横岱岳、海天苍茫之感。先生寥寥数句,将泰山之文化品格讲得十分透彻。古今言泰山者多矣,然而以如此简约之笔,即将泰山之神韵勾勒得如此深刻精到,先生堪称第一人。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六日,与杨辛先生等老一辈学者小聚于博雅酒店。杨辛先生谈及《泰山颂》以及泰山精神对其生命之滋养。先生五十多岁之时,身染重病,体重降至四十三公斤,精神一度颓唐,然而泰山精神鼓舞了先生,助他走出生命之低谷。此后数十年,先生登泰山近五十次,他在攀登泰山的过程中体悟泰山行健不息、坚韧进取、厚重包容的精神,从而突破小我、拓展心胸,提升了自己的生命境界。一九八六年,先生参与泰山申请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所撰《泰山的美学考察》一文,融进了自己宝贵而独特的生命体验。可以说,泰山拯救和振拔了先生之生命,也重塑了先生之心灵与人格世界。泰山精神与先生之人格,已融为一体。

二零一一年十月九日,我与杨辛先生、张振国先生同游凤凰岭,在友人之山庄喝茶闲叙,颇为惬意。先生讲到他的“圆生命观”。他说,“生命不是一条有起点有终点的直线,生命是个圆,处处都可以是新的起点,没有所谓“终点”。就是在这个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过程中,人的生命才会不断有新的境界。即使人的肉体消失了,也是以另一种形式融入到世界的“大生命”之中。”那天先生为友人手书《登鹳雀楼》,看到先生极其专注地奋笔疾书,我感受到他愈老弥坚的精神意志。先生写字时那种凝神定志、似乎将整个世界都置之度外的姿态,很令人感动。先生晚年写了一首述志诗:“人生七十已寻常,八十逢秋叶未黄。九十枫林红如染,期颐迎春雪飘扬。”那种豁达与坚韧的生命力,不是矫揉造作出来的,而是经历了千死百难锤炼出来的。他真正参透了生命,达到一种廓然大公的境界。他说:“春为岁之始,夏乃春之生,秋是春之成,冬实春之藏,是谓长春。”先生将泰山精神用一个字概括,即是“生”,生生不息,至诚无息,永远怀着一种至诚的心态,永远怀着一种赤子式的天真,从而超越个体功利、超越生命苦难。

先生的心态洒脱,有一种魏晋人的自在风度。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燕园书画协会在北大工会会议室(生物楼)举行新年笔会,先生欣然前来,与大家谈笑风生。当年先生已经是八十七岁高龄。我问先生,是不是家人送您来的?先生竟然说是自己骑自行车前来的。与一众晚辈在一起,先生仍旧是那么谦逊低调,称自己还要在书法上不断学习,近来正在习练隶书。一个年近九旬的老人,仍怀着一种勇猛精进的精神,孜孜不倦,不断提升自己,着实令人感动。后来,我在校园中看到先生题写的“北大人文学苑”(在哲学楼前面),用遒劲厚重的隶书写就,始知先生先前所说并非虚言。二零零八年之后先生多次举行书法展览,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我在北大图书馆参加“杨辛书法艺术展”开幕式。先生米寿之年,精神矍铄,他的恩师徐悲鸿先生的夫人廖静文女士以及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等讲了话。先生在致辞中深情地回忆起一九四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并师从徐悲鸿、董希文两位先生的往事。当年先生在北平艺专还是学生运动负责人之一,参与和领导了北平“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游行示威活动。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七日,我又在中国美术馆参加了“美伴人生——杨辛书法展”开幕式。廖静文、张世英、汤一介、袁行霈、钱绍武等先生参加。我写了《瞻杨辛教授书法展作赞》:“赤子之真,文人之趣;丈夫之气,儒者之风;冰雪之操,松柏之质;清莲之香,泰岱之德”。先生既是一位儒雅的学者与文人,又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是一位充溢着强烈爱国情操的志士。他毕生执着于弘扬荷花精神,弘扬泰山精神,这些精神,实际上都是他的大丈夫人格的体现。二零一二年,先生九十大寿,写下六句感悟:“凭艺术而赞美,登泰山而悟生,赏荷花而好洁,重友谊而贵诚,崇奉献而知乐,爱人民而怀恩。”

二零一五年一月十六日,培文书院在中关新园举行“曲水流觞,翰墨北大——‘八零九零’诗书雅集”。几代北大人同堂,其乐融融。“八零后”谢冕先生率真开朗,岳黛云先生清澈淡雅,“九零后”杨辛先生温厚圆融。席间笑声不断。这是一个多么值得珍视的美好时刻!如今,杨辛先生驾鹤西去,我们再也听不到他的略带沙哑的爽朗笑声。然先生之高洁人格,必与泰山同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