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城建学院 - 《河南城建学院》

辛勤耕耘潜心育人
———记河南城建学院优秀教师廖春丽

2017-04-15     浏览(497)     (0)




  个人简介:廖春丽,女,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2007年9月至今在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2014-2015学年被评为河南城建学院优秀教师,2015-2016学年被评为河南城建学院优秀辅导员。
  “助力”学生考研为响应学校号召,廖春丽老师在2014年9月主动要求担任辅导员,担任生物工程、生物制药两个班的辅导员,2016年6月所带生物制药班获得河南省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所带班级学习风气浓厚,很多同学找廖老师想听听对自己报考研究生的意见,廖老师因势利导,利用班会和谈心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考研,帮助学生树立理想。
  她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同学们个人的想法推荐报考院校,对于犹豫不决的同学,她三番五次地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希望他们争取机会继续深造。她把学院近三年的考研情况包括录取率、录取学校和专业转发给每个考研的学生。在廖春丽老师的鼓励下,学生想继续深造的热情空前高涨,目前所带两个班106名学生85%的准备考研。现在廖老师关注着2017年学院的研究生录取情况,及时向自己的学生提供信息服务。
  “困难生”的廖妈妈廖老师对经济上有困难、学习上有困难,心理上有“困难”的学生格外关注。谁的家庭比较困难,谁是单亲,谁的家庭遭遇变故,对于这些影响学生学业和思想的情况廖老师了如指掌,时刻关心他们,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帮助。一名学生在大二时家里突然遭遇变故,父亲因车祸去世。廖春丽老师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后,担心在这么大的打击下,学生思想上产生不好的想法,廖老师多次找该名学生谈心,直到学生一切安好,她才放心。班里有一名品学兼优的单亲学生,廖老师给她推荐勤工助学岗位,给她提供奖助学金的帮助。在她的协调争取下,两名品学兼优的困难生获得河南常绿昭德助学基金的资助。
  在廖老师的心中,她不想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班里一名学生心理上有“困难”,又沉迷于网络。廖老师带他去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去网吧找他,多次谈心,时刻关注这名同学。就这样在廖老师的时刻关怀和教育下,目前这名同学不逃课了,上课认真听讲,不及格的科目少了。有一名学生学习上“困难”,考试不及格的课程比较多,廖老师经常鼓励和帮助他,目前也在积极准备考研。廖老师如此的关心学生,待学生犹如自己的孩子一样,学生们私下里都会亲切的称廖老师为“廖妈妈”!
  “给力”学生科研大一上学期,不少同学不了解生物专业,产生迷茫。廖春丽老师就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优势,建议大家多去 图书馆,多看一些与生物专业相关的书籍,把读专业书心得交给廖老师。廖春丽老师根据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专门做了一场关于“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课题研究的报告”,介绍学院每个老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去学习一些实验技能,这样不仅能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增加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论文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廖春丽老师的引导下,所带学生50多人参与了教师科研课题,而且都坚持到大三上学期结束(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考研);截止目前所带学生获得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资助4项,学生参与教师发表科研论文9篇。而且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都很不错。廖老师推荐学生关注一些生物相关网站如丁香园、生物谷等,引导学生了解专业的研究前沿。廖老师通过这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锻炼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争做“双师双能型”教师为更好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廖春丽老师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利用暑假参加专业课教师工程实践岗位培训,在2013年去宝丰河南伊利乳业有限公司学习。河南伊利从鲜奶的来源十几个指标方面检测,如抗生素是否残留,重金属是否超标,鲜度检测等,到辅料的添加和整个发酵的控制及其检测,到最后包装、成品。企业生产非常规范,有自己的各种检测室,有各种生物相关的大型仪器设备,如液相、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等,这些仪器如何使用,在酸奶的生产中主要起到什么作用;指标是如何检测的;发酵控制是如何控制及控制的关键点是什么,在实践中都可以一一学习。当在企业实践结束后,大大丰富了实践知识获得了持续性学习,那么在教学内容上就可以多样丰富。有许多实例可以举证,如各行各业中的掺假行为,在酸奶的生产中也会遇见,酸奶生产中原料乳掺假水,如何测定?掺杂异物如何检测?,这些实例的讲解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工程实践岗位培训提高了自身的工程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廖春丽老师根据工程实践学习所得,在讲授酿造工艺学这门课时,把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如:酸奶生产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拿到课堂来讨论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可以在理解和掌握酸奶生产中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的同时,让学生设身处地去处理和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发酵技术问题,把同学们死的理论知识激活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这种讨论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很高昂。(校报编辑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