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校报》

随心而艺

访当代首饰设计师孙捷

2014-04-12     浏览(42)     (0)

孙捷是一位当代首饰设计师/艺术家,他的作品被收藏于多个艺术机构。他强调跟随内心、创造未来,并在实践中学习。他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关注节奏与动感。他坚信理念是设计的灵魂,而不是单纯的艺术表达。

孙捷,1984年生于中国贵阳,当代首饰设计师/艺术家,“SUN JIE当代首饰文化”创始人,新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于荷兰阿姆斯特丹。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首饰设计专业,后于2010年获荷兰桑德伯格艺术设计研究院硕士学位。作品被收藏于荷兰CODA当代美术馆,意大利Fondazione Cominelli当代首饰基金会等,活跃于重要国际艺术与设计盛会。现生活工作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北京。

“坚持梦想、跟随内心、创造未来”,孙捷用12个字囊括了他人生的三个阶段。孙捷的性格独立理性,然而其首饰设计却异常感性地随心而发。“偶然”一词伴随着他人生的每个阶段,但“必然”的概念才是他内心的追求。孙捷强调人生要跟随内心:“‘follow your heart’并不是想干嘛就干嘛,而是首先要学会真诚地倾听内心,不要担忧过去与未来,而是发掘自己真正的梦想,然后用双手去创造未来。”

找到直接表达内心的途径

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进入产品设计专业,孙捷一直对三维事物感兴趣,他希望自己的作品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表达,而是更多地被使用和感受。在产品设计专业的学习并未让孙捷感到满足,他期望找到更加真正、直接地表达内心的途径。一次和滕菲老师的偶然谈话让他找到了“交流的快感”,开启了他的首饰设计人生。

在他看来,导师是引领方向的人,是播种者,真正的“培育者”是自己。孙捷认为,在专业学习中,自己的修炼与提升很重要,“无论产品还是首饰,只是语言表达的方式不同,而核心与思想是不变的”。

毕业后,孙捷决定转换角色变成职业人。他在北京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创意设计教学,同时自己也进行设计创作。历经两年沉淀,他决定跳出现有语境,出国留学。

艺术表达反映成长过程

受荷兰朋友影响,孙捷在申请了三所欧洲艺术院校后决定去阿姆斯特丹的里特维尔德皇家艺术学院学习。作为研究院的“准职业人”,这所学校无教学、无老师、无工作室,只有联系人为学生联系所需的艺术家,这种以自身个体为学习和研究对象的方式给了孙捷巨大的挑战与磨练。从第一年的艰难、困苦与自我怀疑,到后来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两年中,我经历了生活的无助、艺术创作的压力,但最终,我站起来了,真正成长了”,孙捷笑着说,“其实荷兰的教学主要就是帮助大家寻找自我,学生十分自由,每个人都拥有一颗艺术的内心,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段。”

在这样的环境中,孙捷慢慢懂得了何为个性——坚持与独立,何为随心而发——当内心改变,创作也会改变。“艺术表达直接反映了成长过程,艰难是任何人都要面对的。”他认为,艺术要在生活中寻找表达方式,就像他的作品“类型的鱼”,就是在他看到了鱼网中挣扎的鱼的动感而产生的灵感;而艺术也是当下的,“我要解决的就是当下的问题,不需过多担忧将来”。“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一直引领着孙捷前行,他认为慢慢壮大的内心会令一切困阻迎刃而解。

理念是设计的灵魂

2010年,孙捷在阿姆斯特丹成立了自己的“SUN JIE当代首饰文化”工作室。经过两年学习,孙捷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毕业后很快转身为职业首饰设计师,开始与画廊合作、参加展览与首饰设计周。不久,孙捷拿到了荷兰文化部的颁发的“国际优秀人才”奖。

2012年,中央美术学院举办“国际当代首饰论坛”。受滕菲老师之邀,孙捷作为青年当代首饰设计师代表,赴香港中文大学、香港设计大学等地进行演讲。借此契机,他逐渐被国内当代首饰圈所熟知,并开始陆续接到国内高校等机构的邀请开展演讲活动,受到了各方的好评。近两年,孙捷的展览遍布各个国家,他认为首饰设计的“国际化”很重要,这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国际化并不意味着丢掉内心,在不同环境的影响下,设计师仍然应该坚定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不是盲从他人。

孙捷的设计强调文化与理念,关注文化、观念、形式在首饰中的运用。对他而言,材料并不是关键,那仅是形式和表达方式,而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应该是一个“人”:风格是衣、材料是肉、工艺是骨,而理念才是灵魂,是让人活起来的生命力。孙捷所有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他的设计关注“运动”的关系,关注节奏与动感,这种思路也是他进入首饰设计研究的路径,对运动的敏锐观察使他每次的作品都独具特色,这或许就是孙捷的设计哲学。

张柏寒/文

孙捷

大鱼(模特)胸针 2012桃木 金 烤漆 白银 钢

大鱼 胸针 2012 桃木 金 烤漆 白银 钢

红朵(展于巴塞罗那设计博物馆)胸针 2014 桃木 金 烤漆 白银 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