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石河子大学 - 《石河子大学报》

抓好“五个一” 提升文化内涵

———记师范学院精神文明创建“五个一”工作

2013-12-15     浏览(54)     (0)

  近年来,师范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院训,以加强兵团级文明单位建设和“五个一”创建活动为抓手,全面规划,稳步实施,建立完善“五个一”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五个一”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突出特色,彰显亮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道德讲堂”常抓不懈,点亮道德灯塔光芒学院将院一楼学术报告厅设为道德讲堂场所,悬挂了道德讲堂牌匾和以“仁、义、礼、智、信、孝、恕”为主题的宣传画。学院注重“道德讲堂”对师生思想引领工作,组织师生观看道德影片、诵读国学经典、宣讲道德故事,积极弘扬身边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引导师生向典型学习,向先贤致敬,使其在参与中不断学习、省心修身,慎独慎微、知荣明耻。
  学院本科生举办了主题为 “感恩教育”的道德讲堂,通过合唱《感恩的心》,诵读《道德经》选段,观看2012年感动中国视频短片中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陈斌强的事迹,聆听兵团日报社记者尹雪静讲述援疆干部田百春的故事和主题点评等环节,让参加的师生通过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使师生们深切感受到善德义举就在身边,不仅催生了道德传播的正能量,促进学知合一、知行合一,更调动了大家履行道德实践、传播文明风尚的热情。学院的专科生则开展了以“聚集道德力量,弘扬正气精神”为主题的道德讲堂,通过活动倡导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做一个道德建设的实践者和捍卫者。全年学院开展道德讲堂3次,参与师生500多人。
  二、志愿服务常态化,奉献志愿服务大爱学院常年有40余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校园内外,不仅广泛开展教育帮扶、心理辅导、义务植树劳动等服务活动,还深入爱德敬老院、军垦养老院、石河子福利中心等单位开展关爱孤寡老人志愿活动,许多单位为我院学子的志愿活动寄来表扬信。学院志愿者已连续10多年赴石河子市十六小农民工学校开展支教服务工作。2013年,学院学生社团先后8次派出300余人前往该校开展学业辅导、心理健康辅导等志愿服务工作;邀请十六小师生参观校园、参加心理沙盘游戏等活动2次;暑假期间,组织社会实践团队赴该校开展了为期15天的志愿服务工作。学院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之一“民族团结及反分裂教育宣讲团”连续多年走进社区团场,通过开展民族知识主题宣讲、有奖竞答、“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签字仪式,面对面交流采访等形式,既普及了民族和民俗知识、了解了基层民众的心声,又强化了基层民众的民族团结意识。“心缘”心理健康协会组织的“爱的鼓励”志愿服务团,长期坚持每周二到石河子市特教学校开展志愿服务工作,重点针对自闭症儿童开展关爱活动,建立了帮扶档案,并确立了长期帮扶机制。2013年,学院有9名学生被评为“石河子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
  三、公益宣传牌适情设立,播撒公益文明甘霖学院通过建设“名师墙”和“文化长廊”,进一步优化了学院文化软环境。“名师墙”上展示了学院的优秀青年教师、师德标兵、科研骨干和教学能手的风采,激励全院师生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营造了润物无声的氛围,传递潜移默化的教育。“文化长廊”注重教师教育的内涵,结合专业特点,精选古今中外有关的教育名言警句,发挥文化建设的影响力。
  学院的学生社团和志愿者服务队结合学校实际,制作了户外草地温馨提示牌、教室节约用电、公共场所文明牌等系列标牌。学院门前的LED屏和楼宇内外的宣传栏定时更新内容,及时将文明礼仪、教育内涵、时事热点等内容传递给师生员工,引导和教育师生树立 “勤俭、敬业、诚信、友善”的文明道德风尚,全方位进行道德文明宣传。
  四、文明传播与时俱进,营造和谐网络氛围学院利用学院网页、QQ群、微信、博客等传播媒体,及时传递学院精神文明创建动态,做到宣传工作常态化。建立了学院教职工QQ群,各系学生班级也建立了相应的QQ群。学院将反映 “我的中国梦”、“中国梦之敬老、爱幼、互助、友爱”、“人人节约莲年有余”等内容的公益广告,及时、快速地通过学院网页、QQ群、微信等方式传播给学院广大师生,在学院内外营造了和谐的网络舆论氛围。学院每年开展宣传工作的评比活动,激励师生传递文明正能量,引导师生崇尚道德,践行文明。
  五、“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倡导节俭礼让风尚学院在全院师生中发出 “光盘行动”倡议书,积极开展“文明餐桌,从我做起”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还以宣传画、标语、开展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在师生中广泛宣传“文明用餐、节约用餐”的理念,引导师生树立环保、文明、节俭的意识,养成理性消费的饮食习惯。把俭以养德、俭以养性、俭以养身的理念变成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自觉引领"文明消费、节约用餐"的良好风尚,倡导积极向上、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年来,学院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顺利推进,成效显著。师生员工的文明意识提高了,文明素养提升了,对学院发展的思想更加统一了,文明创建的氛围更加浓厚了,学院在各类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1年,学院教育学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再一次实现了学院发展的历史性突破;“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与教育政策研究中心”获批自治区首批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人获得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获得兵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人获得自治区和兵团“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11年,学院获评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年度考核综合考评优秀学院”。2012年,学院有1人获得兵团 “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3年,我院《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获批教育部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暨“五个一”活动的推进,我院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向上,精神文明氛围进一步浓郁。今后,我们将巩固前期“五个一”创建成果,继续推进“五个一”活动深入开展,使我院精神文明建设品位不断提升、建设内涵更加丰富,进一步提升我院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水平,努力为兵团和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