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石河子大学 - 《石河子大学报》

嗨,你“微”了吗?

———广电系新媒体教学与实践新尝试

作者:牛文娟,李江涛    
2013-12-15     浏览(153)     (0)






  本报讯 (记者牛文娟 学生记者李江涛)很多大学生都是微信的忠实用户,热衷于微信聊天、朋友圈、分享第三方链接等等,更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借此平台进行各种尝试和体验。
  我校广播电视新闻系于近期向全校推出了一款名为“微石大”的微刊,新鲜的平台媒体,热点的新闻话题,在校园里迅速掀起一股讨论的热潮,学生们纷纷转发、分享。截止日前,记者了解到,开通一个月,该平台的用户就增加至400多人,深受学生喜爱。
  目前,该微刊已发布了10期。《影展被“盗”风波》、《咱校车一分钟挤上80人》、《视点:请你抬头看我》、《我可以拍你吗》等系列新闻报道,已在校园里引发了众多学生的关注和讨论,还有定期发布的一些讲座、音乐会通知等资讯。为增加学生互动,他们还设置了照片竞猜的部分。
  最初,“微石大”微刊总编辑、广电系主任王怀春老师为了实践这个想法,自己先行注册了一个名为“图观天下”的微信平台,尝试用图片解读事情。后来,他发现这样的免费公众平台更加适合一些期刊,就开始了 “微石大”的创建。“以前我们也有尝试印制各种刊物,但传播效果不是很好。”王怀春老师说,微信的应用传播广,很适合引起其他学生们的共鸣。
  他们的“微石大”微刊有学习版、生活版、评论版、文化版等不同的内容,现在是每星期3期。他们充分利用了专业的报道人才优势,现在团队有24人,以12级学生为主。王怀春老师说,后期他们还将做一些 “学霸”、“人气公选课”、“校园风云人物”等生动有趣的校园新闻。若有比较优秀的新闻报道,他们也会跟其他媒体合作,推出专版刊登。为让版面更生动,视频制作室也将慢慢发展起来。
  据王怀春老师介绍,他们创建这个平台是为了给石河子大学师生提供有态度、有尺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校园资讯,服务校园文化建设,关注一些校园里的新鲜话题,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并发布有用的信息。同时,这样正规化的媒体平台,也给本专业学生们一个实践自己专业知识的机会。
  对于学生记者的管理,王怀春老师完全是按照正规媒体模式运作。他与学生签署工作协议,有聘用期。从学生记者、编辑、助理总编等,每一环节都有评分制度,同时,每个人还有工作任务。每次的编前会讨论本期的话题内容,总结往期问题,这些种种制度要求,给学生们一个专业的工作状态,这就是他们的第一份工作。
  “当新闻要求署名并对外发布时,学生们的心态会很不一样。”王怀春老师表示,以往学生完成的作业中一些优秀报道不能够传播出去,现在有了这个平台,就可以转变学生的观念,将新闻报道的理论真正实践起来。
  12级广电专业的学生刘哲是 “微石大”编辑室主任,他说,微石大充分考验了他们的采写和交际能力。因为微石大是由他们系专业老师带领的,他们在媒体方面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在这里,他学到了在书本上没有的专业知识,掌握了媒体的运行模式,为以后踏入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