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给老师一个惊喜
———记2011级音乐表演(歌舞)专业的表演课结课“演出”
作者:汪慧
文章描述了音乐表演专业同学为给老师惊喜,将两部独幕剧《多雪的圣诞》和《群猴》作为表演课考试内容,通过分组排演和配合舞美系、音乐系学生等完成作品,展示了自己专业知识,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认可。
一场极为普通的专业结课“演出”,却吸引了很多人“围观”。这是我校2011级音乐表演(歌舞)专业的同学,给老师的一个惊喜。
那天,他们展示的是独幕剧《多雪的圣诞》和《群猴》。当晚,临时搭建的观众席济济一堂,人满为患。而这恰是同学们给老师的“惊喜”。
为了这次表演课,指导教师李子轶老师做了大胆的尝试,在原本的“片段教学”中以两部相对完整的独幕剧作为考试内容,并将同一角色分别用两组不同的演员进行排演,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融入歌舞元素等手段辅助演员表演、丰富舞台呈现。剧本容量的扩增和角色设计的分组,增加了排演的难度,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两周前,李老师将这两部戏搬到了舞美专业的课堂上,范学智老师指导另一班的同学们现场为作品量身设计灯光,并让全班分组对口为剧中人物设计造型,以此作为舞美系学生灯光课的结课作业。
两个专业的配合效果令人期待,然而课程任务和演出要求也随之加重。在符合人物性格与特质的基础上,根据各小组不同演员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进行角色创造,对李老师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同一个角色,在尊重剧作精神且符合人物形象的基础上,两组演员在创造及呈现时均有很大差异,语音语调、形体动作、服饰造型等方面或细微或明显的变化让角色在两组各自的演出中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尤其是班里仅有的4名男同学,在两组《群猴》的演出中,不仅要面对不同的对手,还要一人身兼两担,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且形态各异。
两部戏各分两组排演,《多雪的圣诞》与《群猴》每组分别有7人和6人,32课时的工作量根本无法完成,若是单靠课上时间远远不够。除了老师额外加课,同学们还需要自己在课后协调时间找场地进行排练。杜俞青同学谈到:“有天晚上等到艺术中心练功房里的舞蹈公选课结束,我们终于能排练了,但值班师傅9点半就要关门,当时快急哭了,恰好李老师还在学校,我们就找到他跟值班师傅协商。”
李老师对这次表演课作业有不一样的期望,“最希望的是他们能够运用和发挥3年的专业所学及自身的优势特长,完成一场精彩完美的‘告别’演出,留一段属于自己的青春记忆。”
“我们自己选音乐音效、自己编舞、自己定夺角色服装。”杜俞青同学说。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在自己的剧目中融入了自己 的 专长,比如杜俞青、潘安琪、周洁颖旋等同学的舞蹈,靳玉同学重新填词并演唱的《卡门》等,既符合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变化,又将自身的专业优势配合戏剧作品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展示。除了舞美系同学的精心设计,音乐系同学在舞台细节等方面也有很多精心策划的地方,《多雪的圣诞》1组的同学们在室内景片的各个角落挂满了圣诞拉花彩带,2组的同学为了更好地烘托出节日的气氛,甚至还专门在舞台后方布置了一棵圣诞树。在演员服装的搭配上,扮演母亲的杜俞青同学说:“我在买衣服的时候不会完全想自己的喜好,我会不停思考,作为两个小孩的母亲的法国女人Ga鄄by,她在想什么,她会穿什么。”
两天的演出都于当日下午分别进行了最后一次连排。与之对应的努力是201班的同学们精心设计的人物服饰与妆面造型,“从演出前4个小时一直到晚上正式开演,服化的同学们始终都在忙碌,甚至出场前一刻还在帮我烫卷头发,”姚瑶同学说,“中途演员换装,下场时间有限,她们有3个人在后台帮忙,原本可能需要几分钟才能完成的工作,只用了30几秒。”
以往表演课考试作业仅于考试当天使用一台机器定点录制作为“试卷”存档,而这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501班的同学也参与其中,进行了日常排练、准备花絮、正式演出等过程的视频录制和剧照拍摄等工作,以“新闻人”的独特视域以及不同的角度对同学们或大或小的创作点滴和进步变化完整纪实。
李子轶老师说:“音乐、美术、新闻这3个专业的同学们在此次‘合作’中对自己的专业知识都进行了较好的应用和实践,丰富了经验,锻炼了能力。”
“除了惊喜、精彩的舞台呈现,我还从大家身上看到了很多与众不同的东西。全班22名同学,每个人都将自己最优秀最闪亮的一面展示了出来。”李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