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 - 《莆田学院报》
我为什么往楼下扔垃圾
2008-10-27
对于楼下的那堆垃圾,我并不是很在意,只是看了上期校报的新闻热线以后才想起来,哦,原来偶尔往楼下扔垃圾的我也是垃圾制造者之一。
可是为什么我会往楼下扔垃圾呢?
有一个诡辩的借口:因为大家都往下面扔,所以我也跟着往下面扔。不过,各位看官先别急着骂我缺德,初到C栋,我也非常厌恶那些从天而降的塑料袋和脏水。但是对于楼上的这些行为,除了骂上几句F开头的英文单词外,我又能如何?我什么都不能!被泼了被砸了都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忍受了,然后对从天而降的垃圾也就视若无睹了。
心理学上有个很著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同理,既然扔垃圾的人这么多,既然楼下垃圾已经那么多了,多我一个人不多,少我一张废纸不少吧。何况,既然楼上的能扔,为什么我不能扔?你扔我也扔,还图个方便!所以,扔!
我承认,扔东西是我的错。但是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第一个打破玻璃的人没有受到惩罚?为什么玻璃破了没有人及时修补,放任玻璃越破越多?
我无意为C栋往楼下扔垃圾的同学们辩护,但是我坚决反对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住在C栋同学身上的苛责,哪怕你们说得多么高尚!我曾经创造了因为找不到垃圾桶,不得不把一张废纸从步行街带回学校扔掉的记录。这些年莆田的市政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还评上了省文明城市,我的记录恐怕已经很难被超越了,但是市民的文明素养却没见得有提高多少,走在路上,随地扔纸屑的市民随处可见。在超市买水果,要想排队称重只能等到天黑,遵守红绿灯的代价往往是被堵在十字路口望“车”兴叹……文明世界的游戏规则在这里没有多大的市场。大家经常说,大学校园是个小社会,唯物主义世界观告诉我们,联系是普遍的,所以小社会必然会受大社会的影响,大社会的习气小社会的人也会跟随效仿。这个规律恐怕就不是我们C栋同学们所能逃避的了。
文明风气的形成是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去年曾经搞得轰轰烈烈的自收餐筷的活动以失败告终就是个例证,文明素质的提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自觉,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培养。 米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