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岭南师范学院 - 《岭南师院报》

创新课程体系 全程渗透培养新型人才

———国家特色专业化学专业建设扫描

2014-02-28     浏览(65)     (0)

本报联合教务处推出“专业建设巡礼”,化学(师范)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建立了新型师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综合技能。面向教育实际不断提升学生从教水平和专业素养。近年来,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升,获得多项奖项和学术论文发表。


  编者按:继2013年本报联合科研处推出“学科建设巡礼”之后,为进一步展示我校专业建设的实力和特色,2014年,本报再联合教务处推出“专业建设巡礼”。希望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有关二级学院积极投稿和联系采访。
                                ■本报学生记者 杨龙庆
化学(师范)专业是我校开办最早的专业之一,有着良好的专业基础与雄厚的师资力量。2010年,该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成为我校第二个国家特色专业。同时,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建有我校第一个广东省高校教学重点实验室“综合化学实验室”。 记者近日从专业带头人石晓波教授处进一步了解该专业的建设情况。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石晓波教授认为,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如何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近年来,化学专业正是适应这一需要,围绕未来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在开放环境和多学科统领下,在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综合化与学生发展的个性化等方面做文章。
  目前,化学专业逐步形成了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化学专业课程和教师专业课程“三板块”课程结构的新型师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在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同时,突出了师范教育理念,形成了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教师教育课程新体系。
  此外,化学专业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均已实现网络课程,并成功申请为校级精品课程。其中,《有机化学》获批为广东省“资源共享型”精品课程。
  改革化学实验教学 增强学生综合技能为全面推动化学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根据理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特点,将实验从理论课中剥离出来,突破多年来实验开课的固定模式。自2004年起,经过多方的探索与设计,化学院建设成“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现代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该体系的实验均独立设课,实行分类教学,形成由《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设计与创新实验》组成的实验课程体系。
  在新的实验教学体系里,所有学生均要进入基础实验室,完成基本实验训练、测量实验、专业综合训练及创新实验训练;部分学生在完成综合化学训练和开放化学实验后可直接进入科研实验室进行创新训练,也可在基础实验室完成部分创新实验训练后再进入科研实验室进行创新训练。
  石晓波教授介绍说,化学专业还建立了我校微型化学实验网站,提供给在校生与中学现任化学教师在线学习,在线交流,远程培训,以及利用微型化学实验开展探究教学设计与研究提供了平台。在现有完善的化学教学实践平台基础上,该专业已完成了广东省教改项目“地方高校化学学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的研究。
  目前,化学院建有广东省内唯一实验平台“中学微型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平台”,“广东省高校教学提高型重点实验室”共投入了资金250余万元正在建设之中。
  面向教育实际 不断提升学生从教水平和专业素养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化学专业探索了“全程参与”的教师教育实践新模式。将教育调研、教育服务、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循序进行,贯穿于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
  在大学一、二年级利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学生深入本地农村、社区实践,培养面向基层的就业观念;在二、三年级安排学生到母校或教育实践基地进行教育服务和教育见习,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教育体验;在四年级上学期去教育实践基地进行集中指导性教育实习,回校后进行总结反思,四年级下学期安排学生到农村中学进行一学期的顶岗实习或支教,强化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观念及综合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将教育调研、教育服务、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循序推进,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在不断提升。近年来,获广东省“挑战杯”三等奖2项;湛江市首届“挑战杯”二等奖1项;湛江师院“挑战杯”奖4项;广东省高校第三届化学化工实验技能大赛奖4项;第二节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奖15项;第三届全国高等学院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奖20项;学生近2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7篇,其中核心以上刊物发表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