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美国女博士的中国情

——本报记者专访2008年度国家友谊奖获得者文德安教授

作者:摄/王泱  姜宏敏  魏海政    
2008-10-16     浏览(381)     (1)


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季允石为文德安博士颁奖


  “她是一位女士吗?”一位老师得知我刚刚采访完前不久获得国家友谊奖的美国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文德安博士时,非常惊讶地问我,并赞叹不已。“一位女士,远渡重洋来到中国进行考古研究,一做就是十几年,可真是了不起啊!”在山东大学,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位大名鼎鼎的美国教授,也了解一些她的事迹,但并不知道她是一位已经54岁的女士。
  文德安博士英文名字叫Anne&Underhill,是一位身材娇小玲珑的女士。她在人类学考古学、东亚考古、中国考古等专业领域取得了令国内外同行瞩目的成就。2002年,文德安获得了国家文物局颁发的田野考古奖,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西方考古学家。文德安不仅和中国的同行专家成了好朋友,还和她们工作地区日照的当地农民、中小学生成了好朋友,她一直致力于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并因此荣获2008年度中国政府颁发的国家友谊奖,并受到温总理的接见,应邀参加了国庆59周年系列活动。
  爱上中国,做一名传播“中国故事”的使者1984年,文德安第一次来到了中国,从此,她便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德安跟随导师访问了北京、上海等很多大城市,但给她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黄山和大汶口文化遗址。“啊!中国太美了!黄山太美了!”而当她第一次亲眼看见大汶口文化遗址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这就是她向往已久的中国古代文明的遗址和她的研究课题啊!所有这些,都想磁铁一样吸引着文德安,让她在以后20多年的日子里,无数次来到中国这个拥有灿烂文明的美丽国度。
  文德安来中国的次数越多,就越发现中国古代文明的光辉灿烂,她也越来越喜欢中国。文德安说,中国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家,一般的美国人不知道中国那么大,那么美丽。
  文德安每次来中国,都尽量访问不同的地方,尽量多地了解中国。文德安说,她每一次到中国来,感受到的都不只是一个“中国故事”,而是很多个新鲜的“中国故事”,每一个“中国故事”都包含着中国的发展变化,让她有全新的体验和收获。
  文德安一再强调,“能有机会了解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能见证中国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变化,我真是太幸运了!”每次回到美国,她都会向亲朋好友和美国人民讲述自己的见闻,让他们也越来越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的古代文明。
  作为美国芝加哥富地博物馆人类学部主任,文德安不仅热情接待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批来访者,她还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公众优势,通过主办文物展览的方式,向美国民众介绍中国古代文化。2003年,她组织了长久性的“中国古代玉器展”;2005年,她又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合作,协助她的同事成功举办了大型的“乾隆皇帝大展”,吸引了数以十万计的观众前来参观,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满足了美国公众学习、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的需求。
  2004年2月14日,文德安应邀在多伦多大学作了一场有关中国古文明的学术报告,她把10年来在中国日照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热情地介绍给学生,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报告会后,许多学生买来玫瑰花,作为情人节的礼物送给这位给他们带来中国文化的教授。
  自1990年以来,文德安先后任职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耶鲁大学人类学系、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人类学系,从事中国考古学的教学与研究,培养了一大批有志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青年学者。文德安非常高兴能够帮助一些对中国古代文化感兴趣的美国学生。她在耶鲁大学的一个博士生,参加了山东日照的聚落考古调查与发掘项目,并已经于2007年完成了博士论文,题目就是有关日照两城镇古代石器研究,因为论据翔实,论证科学,该文获得当年耶鲁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文德安还帮助一位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学生,研究龙山文化时期陶器残片上的使用痕迹和陶器的用途,两人虽然相距很远,但文德安还是非常愿意帮助他启动研究。还有一位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人类学系的学生,选择研究中国唐代的贸易,虽然文德安自己也没有这方面的研究经验,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但她还是设法通过山东大学的老师,为他寻找到最适合的学校。她说,自己非常喜欢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共同进步。
  就这样,文德安不仅自己爱上了中国,而且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努力成为一名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的使者,帮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担起考古学家的责任,积极倡导反对文物走私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作为职业考古学家的文德安博士还利用自己在美国多家学会中担任领导职位的身份,积极投身到反对文物盗掘和走私的活动中。2005年以来,她在多种场合呼吁美国政府杜绝接收来历不明的中国古代文物;2006年11月,她在芝加哥富地博物馆举办声援打击文物走私的公众讲座,发表“谁拥有过去”的公开演讲,呼吁西方博物馆停止购买盗掘出境的中国文物。在2008年3月底刚刚结束的第73届全美考古学会年会上,作为召集者和参加者之一,文德安组织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于会间举办“午餐圆桌会”,商讨反对文物盗掘和走私,以法律手段维护各所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良策。
  文德安告诉记者,她在美国碰到过很多很好的人,他们只是出于个人爱好,收藏了很多非法盗掘出境的中国文物资料,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会带来很多问题,所以我们考古学家应该告诉别人我们所了解的情况,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明白这个事情,这是考古学家的的责任。
  文德安所在的芝加哥富地博物馆规定非常严格。文德安说,我们有很多机会可以得到其他国家的文物资料,但我们常常会说我们不要这些东西,因为它们来历不明。
  “十年磨一剑”,中美合作区域考古已成聚落考古的典范文德安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确定了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方向,并将她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中国考古学研究和中国文化的传播上。1995年,文德安以耶鲁大学人类学教授的身份,作为中美合作项目的美方负责人,开始与山东大学考古系的教授们合作,在鲁东南日照地区开展联合考古发掘与调查工作。这个庞大的考古项目,一做就是13年。
  在鲁东南日照地区的聚落考古项目中,十多年来,文德安不辞辛劳,和山东大学的蔡凤书、栾丰实、方辉、于海广、靳桂云等专家教授,跑遍了方圆950平方公里的地区,围绕两个盆地展开全覆盖式调查,发现了1000余处古代遗址,共得到北辛(公元前5300年至公元前4100年)、大汶口、龙山、岳石、晚商、西周、东周和汉代等不同考古学文化时期的聚落分布图,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揭示了这一地区社会复杂化进程和区域人口的几次起伏。2008年5月,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最新编辑出版的《东方考古》第4集,以《鲁东南沿海地区聚落形态变迁与社会复杂化进程研究》为题,详细介绍了该项目阶段性的成果。这一项目也是目前围绕社会演进和文明起源所做的最大的中外合作项目之一,日照地区区域考古项目作为聚落考古的典范,已成为我国考古学界学习的楷模。
  1999年-2002年,该项目获准在日照两城镇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科学的发掘方法和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成果,使得这项发掘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田野考古奖,文德安也因此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西方考古学家。2005年,文德安受聘为山东大学立青讲座教授。
  在普通人的印象里,考古是异常艰苦而枯燥的工作,一个女人选择了它,就意味着必须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温馨的家庭生活,漂亮的服饰和浪漫的女人情调。同行的专家都知道,考古发掘和调查期间,文德安一般早上5点起床,用E-mail处理在美国的工作。早饭后去野外,直到天黑才回来,晚上还要研究整理白天的调查发掘资料。但一谈起考古,谈起考古的新发现,文德安就激动得眉飞色舞,完全沉浸在发自内心的喜悦当中,丝毫没有抱怨辛苦的意思。
  中国每天都在变化,但中国人对我的友谊从来未变谈到这二十多年在中国的见闻和感受时,文德安故意有点严肃地向我们强调:“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变化非常快,但是中国人对我的友谊始终没有丝毫的变化,每一次都对我非常友好。”她一边说,一边忍俊不禁,自己捂着嘴巴笑起来。
  在十多年的中美合作考古工作中,文德安不仅和山东大学的同行专家成了好朋友,而且与日照当地的农民也成了朋友,她一直在尽她最大的努力,帮助当地的农民和中小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促进他们与美国学生的交流和理解。
  在田野考古工作中,文德安很喜欢和当地的农民聊天。到一些小村落做调查的时候,文德安会尽量说汉语,很多农民都是第一次遇到一个外国人愿意用流利的汉语和他们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感觉很有意思。文德安也很愿意告诉他们美国人的生活情况,时间一长,就和当地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文德安长期和山东大学的同行专家一起从事考古和讲学工作,用她自己的话说,山东已经成为她的第二故乡。在她芝加哥自己家中的墙上,悬挂着一幅精美的镜框,里面嵌贴的是1979年1月1日红头的《人民日报》,内容是中美建交联合公报。文德安说那是她父母生前精心制作的,父母去世后,她选择了几件遗物作为纪念,这个镜框就是其中之一。致力促进两国中小学生的交流,让友谊之树常青文德安和山东大学的教授们在日照两城镇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时,很多两城镇中学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也会来考古发掘现场参观参观,帮助考古队挖土或筛土,考古队下工后他们才回家吃饭。有时候中学的老师也组织学生来参观。
  有一次,两城镇中学的校长邀请文德安到学校去演讲,“我觉得太荣幸了!”文德安激动地说,“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告诉孩子们,他们的祖先生活的状况,以及在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灿烂文明,孩子们听了都为他们的古老文化感到骄傲,也更加热爱他们的家乡,这让我非常高兴。”
  文德安的合作伙伴方辉教授告诉记者,现在国内外的考古学家在田野考古工作中都开始重视考古学的普及,考古学不仅仅是学术性的研究,同时要重视公众考古。考古学家要把自己所了解的历史,让当地的老百姓和群众分享,理解其意义所在,了解他们生活的地区的历史文化,这不仅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开展考古工作,也能很好地普及考古和历史知识。
  文德安非常喜欢孩子们来工地参观,并经常到当地的中学做科普演讲,成了孩子们的亲密朋友。有一次文德安到两城镇中学访问,发现孩子们正在自己举办一个展览,这时她才发现孩子们拍摄了他们考古发掘的工作照片,并利用自己在遗址上捡拾到的一些陶器和石器残片,办起了一个龙山文化展览。文德安非常高兴,帮助孩子们一起收集资料,充实展览内容,和孩子们一起普及宣传当地的悠久历史和古代文明。
  更让文德安深感荣幸的是,两城镇中学聘请她担任名誉校长,至于工作内容,校长只希望她经常来访问就够了。但她自己并不这么想。文德安告诉记者,除了考古项目之外,她带了很多学习英语的书籍资料给孩子们,希望能够通过她的努力,解除语言交流方面的障碍,帮助日照两城镇中学的孩子们和美国的中小学生建立联系,促进交流和互相理解。
  文德安告诉记者:“因为我觉得我越来越老,所以我希望中国和美国下一代的孩子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相互交流,互相理解,让友谊之树常青,这是我的心愿,也是我最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