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报》

日记一则

作者:兰本乐  生物工程  化生系10级    
2013-10-15     浏览(57)     (0)




  今天去图书馆,发现文学区上了一些新书,80后作家的作品次渐多了起来,这是一件好事。总觉得90后的我们最需要的并不是钻研那些泛黄的“古董”,而是要体验新文学,创作出属于我们90后自己的作品!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因此它必然要有与之对应的时代性。我们总讲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如今的中国文坛也一直在进行着新旧文化的更替。革命文学和乡土文学渐渐被历史尘封,80后作家的青春文学已经成为主要的创作题材!虽然80后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还够不上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这样的称谓,但是他们已经绝对性地占据了当代年轻人的文学消费市场。时下已经少有年轻人会认认真真地阅读鲁迅、周作人、茅盾、萧红、巴金、郁达夫,甚至张爱玲、金庸、古龙、贾平凹也开始被一一束之高阁!中国的现代诗歌,它自身的体系还没有完善与成熟,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探索阶段,于是究竟还是小众文学!有人可能会问到中国古代文学的诗词歌赋会不会在当代有所发展?我个人观点是:对于文学而言,模仿和“返祖”都不会有出路,一个时代会有属于一个时代的文学产物。古代文学当然可以作为文学鉴赏和文学研究而存在,但想要把它们传承下来并在现代文学体系中加以运用,显然需要更多的文学工作者在更长时间里作出更多的努力,比如,80后作家中的安意如就是这样一个践行者。虽然抄袭的争议一直围绕着她,但我对她还是抱以理解。因为“纯创作”是很难的,我们之所以会对一些作家的创作能力感到惊讶,是因为我们自身知识面的狭窄而不知道其汲取营养的根源所在。安意如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博览群书并用自己的方式将它们展现出来,难道不值得我们给予一定的期许?
  《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可以说是对80后作家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因此有人将80后作家分为“萌芽”作家和“非萌芽”作家。自从韩寒打开《三重门》,向中国少年们宣告这个世界的门开了,里面充斥着诡辩、邪恶和压迫。热血的80后少年便再也无法容忍社会的蒙蔽和青春的懵懂、桎梏。还显得那么幼稚的他们便拿起属于自己的真理之刃向虚伪的伦理道德和传统文学宣战,他们用笔刺穿自己的胸膛,热血冲刷了中国文坛,短短几年间竟使青春文学成为大众文学的主流,时至今日亦方兴未艾!
  然而革命不可能永远处于高潮,黑暗也会再度来袭!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不可能更长久的独霸江山,文学繁荣必然是要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而这种盛况在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也不过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次。今天,青春文学开始显得单薄无力,靠青春热血来支撑中国文坛无异于痴人说梦。那么多年轻人想挤上文坛,而成功的寥寥无几。在生存压力的胁迫下,更多的人放弃了文学理想转投商场、市场、官场、名利场。青春,文字,爱情,一一向现实低头,那年的振臂疾呼如今又转为沉默。看一看如今80后的他们,郭敬明虽然成为了最成功的畅销书作家之一,但是他现在的文字已经不再有力度。韩寒虽然锋芒依旧,却始终无法让我产生更多的期待。许多余、张悦然、安意如、孙睿也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可是他们终究没有谁能够替文学在现实社会中把握住更多的话语权!
  青春不再,热血见凉,80后作家的创作力开始丧失,90后无人堪以继往开来!世界难道要再次禁锢了我们?文学盛世难道终究只是一个伪命题?或许是我们对文学的期望太高吧,80后作家们的成就已经是意外之喜。
  最后我静下来想了想,大概文学只是一种精神的粮食和火种罢了,却不可能成为我们所有人生活的主题,想要单纯依靠文学来对抗现实,何异于镜花水月、绣楼春梦!对于胸无大志的我而言,在生活中开辟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小天地,也就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