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张国栋,社科部党总支委员、教研室主任。曾获国家教育部增强“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优秀调研报告,福建省委关于“五大关系”理论思考等重大专题研究系列成果二等奖;省第一期高校哲学社科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优秀学员”;省高校党建理论优秀论文三等奖,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两度校“科研先进个人”,校“文明单位”创建先进个人、先进工会会员,多次获校党建与思政论文奖。
在领导眼里,他是一位好部下,事情交给他大可放心;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位好同志,凡是他帮得上忙的,他总会尽力而为;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位好老师,向他请教问题,他总是诲人不倦。只要提起他,大家都会交口称赞:“他很出色,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这就是他———张国栋,一位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一名乐于奉献、勤于耕耘的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国栋多年奋战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学校的许多场合,都能够看到他的身影———在领导干部“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教育期间,抽调校“三讲”办;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期间,抽调校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在“校园文明”创建期间,抽调校文明评估办……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他每次都是愉快地接受任务,并向组织表示:自己是一名党员,只要党组织需要,一定无条件地服从。更可贵的是,他很好地结合自身岗位的优势,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遗余力。2005年的党员先进性教育中,他深入乡镇,面向基层,为广大党员干部上党课;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通过后,他为师生解读其主要内容;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后,他为校党委中心组、莆田市移动通讯公司、莆田市秀屿区法院等6家单位作关于“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辅导报告……仅近三年,他所开的讲座就有近20场,听众达一万多人,受到广泛好评。
作为社科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研室主任,他在教研室建设上没少费心思,力促教研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为了使教研室成为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团队,他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开展集体备课,探讨教学教法,团结教研室一帮人搞好教学、科研等工作。而为了更好地从事教育工作,2001年10月,他考取浙江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并于2004年6月获得法学硕士学位。近年他多次参加由省教育厅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培训,确保了课程的开课质量,所承担的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张国栋常说“师以德为先”,并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来影响学生,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他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为此,他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子,善于应用启发式教学,重教书更重育人。课堂上,他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为学生介绍国内外重要时事及热点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学生反映,听张老师的课,受益匪浅,不仅可以增长见识,扩大视野,而且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学生喜欢他的课,也喜欢他的为人。从理论问题的求解,到考研方向的选择;从人际关系的处理,到职业生涯的设计;从辩论素材的选择,到演讲题目的拟定等,学生总喜欢和他交流,并总能从他这里得到点拨和启发。同时,他还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成长:多次为经济困难的学生介绍家教等工作,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指导学生论文写作……虽然教学任务繁重,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科研,力求教学、科研、社会工作都不耽误。由于他经常加班查资料、写论文、做材料、备讲稿等,所以熬夜是常有的事。他主持过省委统战部调研课题的子课题、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校党建与思政研究重点项目等6项,参与国家教育部、省社科规划办等科研课题5项。经过艰辛的探索与积累,成就了今天的累累硕果。目前,他已在《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篇,其中10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有的论文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文转载。
“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张国栋恪守的人生信条。在从事教育事业的17个春秋里,他勤勤恳恳,真抓实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学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行动体现着人民教师的高尚,也践行着一位共产党员的承诺。供稿 社科部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