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菏泽学院 - 《菏泽学院报》

菏泽“成语”文化(节选)

作者:韩达夫    
2013-12-27     浏览(62)     (0)

  菏泽市域的古雷泽一带,是中华民族共同师祖伏羲诞生之地,也是中华文明的原始发祥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不少汉语成语形成于今菏泽市域。词语简洁,寓意精辟,历为人们喜爱与习用,成为未免撰文和人们语言交流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了解成语的由来与形成,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而且也颇为有趣。
  【箕山之志】———四千四百多年前,贤人许由隐居箕山 (今菏泽市鄄城县箕山镇———笔者注)。当时尧王在位,再三请许由出山继任王位,许由坚辞不从。后来人们便把归隐以保全节操的志向喻为 “箕山之志”。《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伟长(即徐干———笔者注)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
  【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国国君在接待他时问:“你如能回到晋国,将怎样报答我?”重耳答:“我回到晋国后,假如晋楚两国打仗,我将先避你三舍。”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在晋楚城濮(今菏泽市鄄城境内———笔者注)之战中,晋军果然先退避了九十里。后来人们就用“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或回避。
  【鸣琴而治】———春秋时代,孔子的弟子宓子贱曾任单父 (今菏泽市单县———笔者注)宰。他以待父之心待单父老人,以待子女之心待单父孩子,抚恤孤寡、哀悼丧纪、选贤任能,交友于民。虽常坐堂鸣琴,却把单父治理得物阜民丰、风淳俗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史称“鸣琴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