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何妨把信送给加西亚
作者:魏凌博
《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小册子,是美国出版家阿尔伯特·哈伯德为“如何促进那些懒惰的人改变旧习惯,使他们变得积极上进”这一题材写作的。故事讲述的是美西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麦金莱急需一个称职的特使去完成一项极其重要的使命———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给潜伏在古巴广阔山脉里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他在哪里)。军事情报局向总统推荐了安德鲁·罗文,罗文拿了信,用油纸包装好、打封、放在胸口藏好,经过4天的船路到达古巴,再经过3个星期,徒步穿过这个危险的岛国,把那封信送给加西亚。这些困难的细节都不是我想强调的,我要强调的是,当罗文面对那封写给加西亚的信时,没有问任何问题,任何问题!没有问:“他在哪儿?”“他长的什么模样?”“如何与他联系?”“如何才能到达那儿?”他只是接受了命令而且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把信送给加西亚。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老板们都仍在孜孜不倦地寻找能送信的“罗文”,罗文是这样的员工,锐意进取、不安于现状、不懒散、不消极、不怀疑、不抱怨、不扯皮、有责任心、有敬业精神、“抱着初恋般的热情去追求目标”。阿尔伯特·哈伯德,这位“东奥罗拉的智者”,在这本书中“把一切都说了”,“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寻求这种人才的一段历程。这种人的所有要求都会得到满足———世界强烈地需要这种人,那个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太需要,太需要了。”
这是一个“大家都有病”的时代,病症之一就是盲目自信。“90后”求职者拒订盒饭,以此来彰显个性,校园里习得的“维权”意识此刻凸显。不错,职场上“欺生”的现象确实存在,职场新人工作范围缺少明确的界定,加班加点不给报酬,参与创造性工作不予署名。但是,作为一个职场菜鸟,初到工作岗位上除了积极主动的态度,除了“初恋般的热情”还有什么资本去要求别人的有效接纳?涉世之初,唯有勤能补拙。只有抱定了吃苦锻炼的劲头,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才能顺利完成从学校到职场,从家庭到世路的角色转换。如果真的做点事情就要求待遇未免显得太矫情。很显然,罗文取得成功并不仅仅依靠他杰出的军事才能,更重要的是他的优良的道德品质:主动和忠诚。年轻人不妨学习罗文,张扬个性和维护私利并不矛盾,自我实现和主动、敬业、忠诚也是绝对分不开的。拿到写给加西亚的那封信时,不要问“他在什么地方?”,不要问“这是不是我分内的事?”,只需要坚定自己的目标:一定要把信送给加西亚。
“90后”职场新人拒订盒饭,说到底是从学生到职员的心态没有顺利扭转。工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一个优秀的员工不仅需要优异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优异的个人素质。一个聪明、有潜力的人才可能会从订盒饭这件“小事”中总结出同事的口味、偏好,从而为单位提供更多经济、实用用餐的建议,而这些建议或许就能成为他在职场里被别人认可的第一个闪光点。有一种说法,古时候一个学徒工首先要给师傅当三年的小工,师傅才会把自己的技术交给徒弟,“认知学徒制”看似剥削,实际上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三年是一个师徒之间充分磨合的过程,师傅只有在徒弟的心态和基本功都成熟的情况下才会将其精华“和盘托出”。所以,处在学徒过程中的职场新人们不要抱怨,在现有的情况下我们能改进的只有自己,时常扪心自问,我是否足够主动和忠诚,假以重任,我能否顺利把信送给加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