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安徽大学 - 《安徽大学报》

目之所触,心之所及 章琪

2013-11-15     浏览(75)     (0)

  两道已被时光打磨得十分光亮的,在夕阳下熠熠透着橙色光芒的铁轨,在低矮古旧的民居中逶迤伸向远方,幽幽的汽笛声掠过沿途的风景,被秋风扫过的红枫轻轻摇曳,还有屋户前飘扬着的各色的鲤鱼旗,一切都是轻轻柔柔的姿态,可却深深地将远方的一整片夕阳碎成了一块块并不轻松的念想。
  一群鸽子“倏”的一声掠起,飞过清晨安静少人的广场,一位穿着黑色风衣的先生提着箱包压着帽檐匆匆的脚步惊起一群世外的精灵。街道两旁那充满哥特风的建筑在初冬的寒风中巍然耸立,像是一个个忠诚的守护者见证着历史的更迁。在几家刚营业的咖啡店前,店主人正裹着厚厚的围巾扶正门口的标牌,眼际间流露出的情感就像从店里面溢出来的咖啡香,浓郁而深厚。
  几声清脆的棒槌声敲碎了江南水晶般静谧的清晨。于是,整个世界仿佛在一瞬间苏醒。远处人家袅袅升起的炊烟;石拱桥上两位年迈却爽朗的长者相互招呼作揖的身影;青石砌起的水边,几位勤劳的妇人正浣洗着一家人的衣裳,一圈圈涟漪在水面上慢慢荡漾开去……窄窄深深的巷子里有着吱吱呀呀的声响,一面面打开的古木镂花窗里,一张张晨起惺忪的睡脸上写着满足与快乐,似乎还可以从中读到昨夜乖妙的梦呓;谁家窗台上摆放着的一盆盆小花小草,是这朴素淡然的江南的最好的点缀。巷子尽头一大群要去学校的小学生,背着五颜六色的书包一路叽叽喳喳,争着抢着想要第一个跑出幽长的巷弄来。
  当像镜头般被定格下来的风景一笔一划写在纸上时,是一种更美好更丰盈的想象空间。笔迹游离之间,好似可以嗅到富士山三月樱花盛开的香味儿,又像能触到温带海洋性气候下那湿润而温暖的海风,恍若真切听见巷弄里铁匠的打铁声,还有那热的铁与冷的锤头接触时击起的星星火花,彷佛也想要调皮地跳到你碎花的裙子上,让你留下一丝淡淡的遗憾与忧伤,好去契合这细雨蒙蒙的柔软江南。
  《圣经*旧约》中说,上帝造人时,之所以赐予其眼睛,是想让人通过眼睛保持美,看得见美景,同样也要看得见善行并行善。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然而是否说拥有眼睛便拥有了一切,拥有了全世界呢?我想当然不是。一生有多长,我们料不到距离终点的长度,可是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仅用那双眼睛所能看到的事物去衡量生命的厚度。
  余师曾在他的一本书中说过,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于是好多人开始拼命地攒钱远行,“出去走走总是好的,趁眼睛明亮,趁身体健硕,趁心还年轻。”他们总喜欢这样说。于是生活开始被简单地分割成了几个部分,出行前没日没夜地攒钱,旅途中行色匆匆地游览,余下的就是一条精疲力竭的躯体以及大量的残留在相机里的没有生命的照片。
  旅行其实是好的,向生活注入新鲜的因素,缓一缓忙碌的节奏,松一松紧张的神经,好让活力回归。可是,很多人却忘了旅行的最初意义,我们几乎花尽所有时间精力想要把最美的景色留在相机里,以证明自己曾来过,却忘了身在旅途,其实正拥有着最美最真实的风景。这也好像我们正不断地在技术上拓宽着类似眼睛的功能,去证明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了如何高级的阶段,于是电脑、电视各种高端产品层出不穷,却不知在这所谓的升级与进步中,我们残忍的给自己那心灵的窗户挂上了厚厚的窗帘,近视、散光、远视各种眼睛疾病正不断侵蚀着人类本能拥有的美好,目光变得浑浊。这样的变化中,我们所多的不仅仅是架在鼻梁上的一副眼镜,而丢掉的也绝不仅仅是视力。
  关于旅行,我曾想过该如何给他定义,一定是出远门,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吗?我曾经发过这样一条说说:“把每一次出门当做一次旅行,包括陪妈妈一起去菜市场。”曾引得好友纷纷吐槽:“你这是宅的深沉呀”……我笑笑不语,因为我清楚自己心里关于旅行的定义———是每一次能带来不同心灵感受的生活体验,而不需要靠距离与路费作为划分的标准。可是我也清楚在这视觉横行的时代中,我们中的太多人丢弃了心灵而选择匆匆上路,大家的戏谑,看似是我的可笑,可细细思量又何尝不是大多数的可悲。关于旅行,本该是两个地点间,情感的连接与过渡。可是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我们将所有的激情留在终点挥洒,于是旅途中的我们选择闭目养神,却不知火车外疏忽而过的树木、人群与房屋远比摩肩接踵的风景区动人的多。
  正如那句广告词“人生是一场旅行,在乎的不仅是目的地,还有沿途的风景。”或许我们曾嘻嘻哈哈打闹着跑过,也或许匆匆忙忙骑着单车飞驰过,也或许我们曾低着头想着心思走过,可是就差认认真真地走一次这已走过十几载的路。路旁的已有碗口粗的树,路边的开了谢了又几遭的花,还要记得拾起,那散落在泥土间而今已被深埋在水泥地下的关于天真岁月的秘密与记忆。
  眼睛,是视觉的载体,可是眼睛所能给予我们的实际上却远超于载体的功能本身。选一本喜欢的书,一杯茶,足以陪伴一个安静的下午。很多地方我们去不了,很多人我们这辈子也无法相识,可是眼睛可以帮助我们将每一个有生命力的字读到眼里,读到心里,于是一个个的字连起来便成了最动人的故事,我们的世界便会不断地变得开阔,变得充实,变得丰盈。没有去过法国,但我们可以体悟到古堡里世代相传的家族的盛兴与荣耀;没有去过日本,但我们读懂北海道幸福车站的故事;没有去过北方,但我们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寒风、黄沙,包括逆风而行的阻力与艰难。带着心读一本书,你可以领略到远超于字面的,有太多太多东西。
  可是,事实是我们在纯视觉的世界里沉沦而迷失自我。我们渐渐的丢弃书本,丢弃纸笔,电影、电视剧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一味的追求视觉上的刺激和心跳体验,然而也就这样慢慢和最本真的生活脱轨。因为生活本就是杯清淡微甘的白开水,可是我们肆意添加的各种增味剂,让我们破坏了这杯水的纯净,也预示着我们永远尝不到那微甘的生活的味道。
  当然,视觉世界在剥夺我们的同时也在默默的给予。黑白与寡淡可以理解为一种厚度与经典,可是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乏味与平淡。适当的视觉享受正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重拾乐趣与活力,正如老师课上所说的,一定的视觉体验,往往不可避免的成为一种回归生活的必经之路。譬如可能会因为一部电影,让我们想读一本书,想起一些细微的生活感动,想起一段模糊的岁月体验。
  活在视觉世界,或许已成一种必然的趋势。可是匆忙的生活里,我们还是需要留一块心灵的净土让自己得以“存活”,偶尔放慢脚步让心灵跟上身体。带着一颗心生活,让目光所触及的风景,同样在心里扎根开花。
  如果说,视觉世界是一片罂粟园;那只该让它的美,成为我们精神上的食粮,小心别在其迷幻的香味里丢失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