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烟台大学 - 《烟台大学报》

母校的恩让我难忘

——记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89级校友 深圳弘浩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成

2013-12-01     浏览(171)     (0)

文章描述了李成在烟台大学的学习和成长经历,以及对母校的怀念和感恩之情。他强调了个人规划、社交技巧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鼓励学弟学妹参加社会实践、提高情商。母校的恩让他难以忘怀。

    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不仅是故乡的山山水水,更多的是在那里度过的青春年少,在那里经历的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我的母校烟台大学就在我的故乡,正因此,我有更多的机会回母校看看。母校每年都在变化,每一次踏进母校,都能感受到她旺盛的生命力。”经商十几年的李成言谈举止中流露着对故乡和母校的无限怀念。
  
“学英语,一张嘴一个收音机就够了”
  已定居深圳的李成是一名地道的烟台汉子,二十年前,他走进了烟台大学,并跟英语有了不解之缘。
  89年的烟大校园还没有现在这么大,最南边是文科馆、图书馆、钟楼和人工湖。每天清晨,李成都会来到湖边,大声念上几句英语,深呼吸几口清新的空气,“如果你走过那片人工湖,听到晨读的声音,那一定有很多我们外语系的学生。”
    “烟台大学外语系在八十年代,软硬件条件是很好的,像语音听力室在国内都是非常先进的,当时学校还聘请了很多外教,他们素质都很高。” 李成津津乐道地谈起自己大学的第一堂外教课。“当时看到门口走进一名外教,我十分惊喜。可第一堂课,我就被他叫起来回答问题。当时我不是很自信,一紧张就开始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往外蹦。但他一直微笑地鼓励我,慢慢打消了我的紧张。”这名外教就是现在还和李成保持联系的史蒂芬森先生,直到今天李成还是很感激他。
  上大学时,图书馆是李成课余时间去的最多的地方,虽然专业是英语,但文史哲他都会涉猎,“烟大图书馆的藏书很多,有的书可以通读,有的书需要精读,基本上每周都能看上三四本书。”
    在学校宿舍的枕头下面放着一个黑色的收音机,每天睡觉前,他都会铁打不动的听上一阵儿。“学英语一张嘴一个收音机就够了。早晨起来到湖边读读英语,睡觉前戴着耳机听听VOA、BBC,起初大家都听不太懂外教讲的话,通过这个方法,两三个月后交流起来就没有太大问题了。”
    “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那些西方礼仪和习俗让我感受到了两个不同国家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为他以后从事外贸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要对人生有一个初步的规划” 
    大学毕业后,22岁的李成应聘到烟台市环山路的一家外贸基地公司。工作中他深深地意识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他处处留心,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学习。“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日常与客户的交流中,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同是西方人,英国人正式,美国人自由,和英国客户打交道要西装领带,和美国人就可以随意一些。这些都要靠实践积累。”
    因为谦逊好学、工作出色,5年后,李成做到了业务科副科长,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久外贸公司被兼并,面临着职业发展的压力,他放弃了家乡安定的生活,选择了机会更多的深圳。
  陌生的环境,独自的打拼,让初到深圳的李成感到迷茫和无奈,但每次在黑夜中看到林立高楼中那温暖的灯光时,他都会想起故乡和母校,想起亲人、老师和同学,“不能给家乡和母校丢人,一定要活出个样来”。抱着破釜沉舟的信念,李成很快从迷茫中走了出来,并在深圳的一家外贸公司找到一份工作。3年后,在机遇成熟时,李成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这座城市本身就有一种创业的吸引力,也很适合创业。给别人打工要受到人家企业文化的约束,很多情况下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但是有了自己的公司,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
    “公司创建初期,各方面条件很简陋,比给别人打工还要艰难,需要在业务、生产、物流、人力各个方面通盘考虑。”但是所有的困难,李成和他的团队都挺了过来,慢慢的公司从仅有七八个员工和单一的贸易业务发展到今天集生产、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公司,员工也逐步增加到100多人。“公司的发展绝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得益于很多朋友、同学、老乡的帮助。”
    “要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初步的规划,知道自己的优势,更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能力,然后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只要你在前行,就足以给自己留下值得骄傲的日子。”

“师生、同学间的情谊是最珍贵的”
    大学四年有很多让李成难忘的事情。上大二时,李成班里组织去爬昆嵛山。当时山路还没有完全开发,非常陡,在老师的带领下,班里同学互相拉着、扶着爬到了山顶。“同学间非常团结,师生关系非常融洽,通过这件事我也感觉到烟台大学校风非常好。”
  “当初王强、徐小平肯跟着俞敏洪回国,看中的不是他手里的美元,而是冲着过去为他们打的四年热水,这些是金钱和地位都换不来的信任。”李成非常珍惜师生、同学间的那份情谊,从毕业到现在只要回到家乡,都会抽空回母校看看,和留校的同学聚聚。
    2013年7月,李成回到烟台大学,参加了89级外语系毕业二十年同学聚会。在这次聚会上,当见到很多昔日的老师同学时,他心情非常激动。学生和老师都不再年轻,但师生间那份浓浓的情意却愈久愈浓。
    “现在社会已经不讲单打独斗,而讲团队合作,因此,工作中,与领导、同事的相处显得尤为重要。”在交谈中,李成一直以一位学长的身份,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跟学弟学妹分享着他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经验。他希望学弟学妹在学好本专业,把底子打好的同时,一定要多参加社会实践,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情商。“未来的路还很长,但路在脚下,踏实地走下去,就能看到沿途不一样的景色。”
  “作为一名烟大学子,母校的恩让我难忘。我非常感谢母校的培养,也为能在烟台大学学习感到自豪。我衷心祝福母校发展得越来越好,教育质量越来越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董超  刘信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