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 - 《四川师大报》
强化举措 搭建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的合作平台
我校召开新课程实施和师资培养研讨会暨第十九届教育实习基地联谊会
2012-05-09
本报讯日前,由我校举办的“新课程实施和师资培养研讨会暨四川师范大学第十九届教育实习基地联谊会”在成都召开。我校党委书记高林远、校长周介铭、副校长祁晓玲,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遂宁市教育局、雅安市雨城区教育局、巴中市巴州区教育局等单位的部分领导,我校100余所实习基地学校的代表和承担师范生培养任务的14个学院的相关人员共计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祁晓玲主持。
周介铭介绍了我校近年来针对新课程实施在教师教育领域开展的改革和建设工作。他指出,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尤其是我省启动高中课改以来,高师院校和中小学校都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积累了丰富经验。作为有66年办学历史的四川师范大学,长期坚持立足地方教育发展实际,以中小学需求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为重点,不断更新理念、强化举措、完善体系、提升质量,努力支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适应新课程改革为导向,不断完善师范生培养体系,从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大力度的改革,建设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20余项,四川省“质量工程”项目200余项,在师范生培养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坚持以支持新课程改革为导向,不断加强教师职后培训工作,承担“国培计划”项目近70项,四川省骨干教师培训等省级项目200余项,地震灾区委托培训项目50余项,培训中小学教师30余万人次,受到教育部、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坚持以引领新课程改革为目标,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组建四川省第一家四川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资助教师开展了300余项项目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多次参与了我省教育政策的制定工作,为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周介铭强调,国家和四川省《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为新课程实施尤其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多的新任务、新要求,学校也将一如既往地与中小学一道,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制度建设、合作共建等系列举措,不断加强共同体关系,努力实现我校与中小学校的合作共赢,共同推进我省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会上,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高中室副主任卢志,双流棠湖中学督学何群,绵阳中学历史教研组组长岳必林,我校教师培训学院院长李志全、文学院教授刘永康、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周晓林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高林远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各位专家的发言体现了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理论性,对提高新课改下的教育质量有重大意义。高林远就当前高考制度和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要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重点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改变“同质化”,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做到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二是师范院校要更积极地了解、研究中学教育,搭建高等师范学校和基础教育的合作平台。(教务处廖洁何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