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大学 - 《河南大学报》

纪念胡思庸先生逝世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2013-11-10     浏览(62)     (0)

  本报讯 学生记者 高钰轲 11月2日上午,由我校与河南省历史学会联合主办、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的新进展与新走向———纪念胡思庸先生逝世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开封举行。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及社会各界的7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二十年来中国近现代史学界呈现出的新动态、新走向以及研究的新进展进行学术研讨,并追念胡思庸先生的学术贡献和生平事迹。我校党委副书记王凌,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道兴,河南省历史学会会长、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我校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苗书梅主持。
  王凌致开幕辞,代表河南大学向莅临会议的诸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关心支持河南大学事业发展的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她表示,举行本次会议不仅仅是缅怀胡思庸先生对河南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做出的卓著贡献,更是对他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崇高的品格风范的继承与发扬。她说,二十年来,我校历史文化学院锐意进取,在各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通过本次研讨会,为我校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促进河南大学越办越好。方光华、刘道兴、张倩红分别致辞,希望这次研讨会能够起到薪火相传的作用,推动历史文化学院不断向前发展。
  开幕式后,武汉大学麻天祥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郑大华教授、北京大学欧阳哲生教授、复旦大学邹振环教授等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下午的分组讨论中,与会专家学者就二十年来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中的文本问题,学术史问题,发展趋势问题,赵纪彬、胡思庸等老一代河南大学著名学者的思想史研究的建树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胡思庸先生学生代表、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永福教授主持胡思庸先生的追思会。与会专家学者及胡思庸先生子女、门生、故旧纷纷发言,抒发缅怀之情。我国著名史学家朱绍侯教授、魏千志教授作为胡先生的同事,回忆了与胡先生相处时的工作细节;胡先生学生张莲波、郑永福、马小泉、王宏斌、田海林、郭双林等回忆了胡门求学的经历;与胡先生学缘关系密切的校外学者郭汉民、孙燕京、谢俊美等教授表达了对先生道德文章的敬仰之情;胡先生次子、山东大学长江学者胡季帆教授表达了对河南大学筹划此次纪念会和学术研讨会的谢意,也表达了对父亲门生故旧及学界同仁对先生学术追求精神的继承和认可的感谢。
  我校黄河学者左玉河教授作大会总结,希望借此会议引导学术未来发展走向,确定思想文化史研究的新起点,呼吁中国学界创建出社会文化史研究的特色、方法和手段,传承和弘扬胡思庸等老一辈学者广博的学术视野及严谨的治学精神。
  胡思庸(1926-1993),河南信阳人,笔名吴鸣世、田用,中国历史学家,中国近现代史学界著名学者,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学术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1946年入读国立河南大学,1951年留校任教,1983年调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任院长。在河南大学工作的几十年里,他对我校历史学科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培养出众多史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