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最后一次秋游,我将它看作一个告别过去的仪式。泠泠的秋风里,柔柔的细雨里,幻想西塘,能保留我心底最后一丝诗意。仍旧是失望了,几乎已不觉得意外。周庄、枫泾、西塘,这一个个在明信片上美丽的小镇,在现实里开起了连锁店。
“交换”,真的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字眼,把人类的贪婪和欲望变得如此理直气壮。旅游是个好生意,所以西塘放弃了她的宁静,以残存的古意勉力供养着这些疲于奔命的人,像一个窘迫的母亲,冬天的河水冻裂了手,但依旧不得不为富有的邻居浣衣。
导游、游人、小贩,连“演出”都不再卖力:漫不经心的景点介绍,用于吹嘘的自拍,连叫卖都有气无力,声音里充满了“爱买不买”的疲倦。马克思果然伟大,看穿了社会的本质还有心去改变这一切,不愧是真正的伟人。而我,只能迎着风,瑟缩一下,觉得齿冷。
西塘离乌镇不远。从西塘买了一管肥皂泡水,戴着洋红色的鹿角帽,一路吹着泡泡到了乌镇。八点不到,游人尚未如织,古巷难得的静意,稍稍使我心安。游玩的路上,遇见一个约摸三四岁的小男孩儿,我吹着泡泡逗弄他,他撒着小欢儿追着泡泡跑,再一手一个拍皮球似的把它们打破。远处他的父亲无奈地叫着他的名字,我只是笑,将他带得更远。
也许当他父亲终于追上他的宝贝儿子时,我就应该知趣地离开。可我没有,难得看见小孩愉快的笑脸,出于对童年回忆的挽留,我任凭这个小不点儿笑嘻嘻地吹我的泡泡水。有一个念头忽然梗在心里,催促我把这管肥皂水送给这个小孩儿,可我本能地不愿意———二十岁的人还愿意吹泡泡,可见是真爱的。
当这位父亲的无奈终于变成了压抑的怒气,我这个帮凶也只好要做一个选择。小不点儿突然哀戚的样子,令我心有不忍,想想自己从未吹过泡泡的童年,我的小善良终于冲破了理智,所以我说:“不如送给你吧。”小不点儿仰头看看他爸爸,饱含了求恳和希望。不过这个好父亲不愿夺人心头好,连忙谢绝了。
也许当他父亲开口拒绝时,我就应该知趣地离开。可我还是没有,回头看见小不点儿抱着他爸爸的腿,下了死力气拦着不让走,执拗地说 “要!要!”,蓦地后悔自己的提议无端让这个孩子心上蒙尘———快乐的本质原不在于得到,只在于体会。而我这下是真的不能走了,只好伸手把半管肥皂水递过去,心中就算有万般不情愿,也不好再说什么。这个父亲感激地坚持要给我十块钱,作为交换。看着小不点儿吹着泡泡、志得意满的样子,心里真不是滋味,无奈摆摆手,叹息自己又毁了一个本该美好的回忆。
后来又碰见这个小不点儿两次,起先他还兴奋地呼呼吹着泡泡,后来,那半管肥皂水也就孤零零地放在包里,成了累赘。每次遇见,朋友还惊喜地冲他们打招呼,我只是笑笑,感叹自己又做了一件蠢事。
每个孩子都要长大。一管想要得到的肥皂水,一个想要争取的好职位,本质上都没有区别。早先的时代,人类还会同欲望做做斗争,现在的人,只有打破头地抢,毫无风度可言。想起那个父亲伸口袋要拿钱包的动作,我的心着实被狠狠地刺了一下。
“交换”,让我这陌生的善意都显得虚假而无处安放。心一寸寸冷掉,和朋友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笑话,脑海里总也忘不了第一次看见那小不点儿盯着泡泡的眼睛———黑而纯净。跑步还不甚稳当的他,还一边跳一边蹦地追着我。那冒着傻气的笑容,竟成了这最后一次秋游里,我唯一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