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报》
传 奇
作者:□海笑天高
“中国海洋大学:可能是国内大学具有西洋风格的最完美的建筑群,在毁灭性的新建筑风潮中,能保留一份这样的格调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极具权威且极少吹喇叭的《新周刊》杂志给了中国海洋大学这么高的评价,让人始料不及。从美滋滋、飘飘然中回过神来,再一次审视品味海大园中那一座座、一排排、一簇簇独特的“百年老屋”所绘就的童话般的“西洋景”,客观地讲,其实,海大的建筑格调还真有那么一番韵味,海大的建筑文化还真有那么一些传奇。
你可知,这个校园的前身是德占时期的俾斯麦兵营,而德国侵占青岛是在1897年,陆续建造的新哥特式建筑大都百年以上?
你可知,1924年私立青岛大学创办之时,胶澳商埠督办、校长高恩洪与青岛驻军为争夺俾斯麦兵营做校址,一路把官司打到北洋政府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帐前?
你可知,1929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携眷来青就住在私立青岛大学一座新哥特式小楼,感慨“青岛之地势及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此大学关系甚大”,并促成国立青岛大学在私立青岛大学的基础上开办,学术辉煌,成为上世纪初的一个神话?
你可知,1948年强占学校半壁校舍的驻青美军蛮横提出要租借学校校舍99年的无理要求,全校师生举行大规模反美游行令其梦断黄粱?
你可知,2010年一批德国建筑学家遍访全球,最终在中国,在青岛,在海洋大学校园找到了“祖上留下的保持如此完美的新哥特建筑”,激动得“哇……”声一片?
……鱼山校区地质馆、海洋馆、水产馆、铭史楼(档案馆楼),均为百年以上德式建筑;六二楼、胜利楼,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侵占青岛时所建造的一所日本中学校舍,距今也有90多年;20世纪30年代,学校相继建成的科学馆、化学馆,距今也已80多年。从建筑风格来看,俾斯麦兵营是典型的新哥特式建筑,科学馆、化学馆是仿哥特式,六二楼、胜利楼,也带明显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可以看出,作为鱼山校区建筑的主调,新哥特式建筑风格在中国海洋大学文脉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新哥特式建筑格调也正在中国海洋大学历史的长廊上有所创新地延续下去,崂山校区传承的大手笔就足以明证。
有人说,大学是人类社会最高精神文化荟萃与传播的场所,是创造知识的场所,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空间———这就是大学校园空间。诚哉斯言。校园建筑文化是校园空间场所精神的具体体现,不同的大学教育理念具有不同的校园文化,从而决定了校园空间的多样性。不一样的校园空间,给人以遐想和艺术感染力,在体验空间中获得秩序感、场所感、认知感,从而使独特的大学教育理念得以升华。具有传奇色彩的百年历史的中国海洋大学校园建筑,给我们展示的是关于大学教育理念与校园文化的独特场景。
中国海洋大学校园建筑百年来一脉相传的建筑风格,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宝贵的人文精神遗产。我们对海大校园建筑这首“凝固之诗”的吟诵不是惊鸿一瞥,深情地凝视惟愿把根留住———中国海洋大学百年建筑和90年的文脉积淀,以及史诗般不屈不挠激流勇进的精神气质;用凝固之诗言百年之志,用百年传奇笃办学理念。
只因为在校园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地思念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今生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改变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发现我一直在你身边从未走远只因为在校园中多看了你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