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欣赏水平、丰富其文化底蕴,并且让同学们更了解话剧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由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举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走进我校。10月23日晚上7点,山西省话剧院大型话剧《立秋》在我校千人大礼堂隆重上演。
四川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副处长张志刚,山西省话剧院副院长王春燕,东旭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广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英,四川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刘海峰老师,我校校长邹广严,副校长张明高等观看了此次话剧演出。艺术家们通过精湛的表演展现了民国时期晋商丰德票号面对时局动荡的国势最终由盛到衰的经历,为锦城学子带来了一场极具震撼力的艺术体验。
话剧演出前,副校长张明高致辞,他向山西省话剧院的领导和全体演职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省教育厅张志刚副处长一直以来对我校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筹备此次演出的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并对《立秋》演出历程及所获荣誉进行了简单介绍。
随后话剧《立秋》精彩上演。此部话剧取材于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发源地山西平遥票号。民国初年,时局动荡,国运衰微,富甲天下数百年的晋商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业绩辉煌,汇通天下的丰德票号在劫难逃。总经理马洪翰面对客户挤兑、天津分号被烧、大批国内外借款不能收回的困境,他恪守祖训,独撑危局,誓为丰德护碑守门。副总经理许凌翔则主张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将丰德票号融入现代银行的轨道。丰德票号何去何从?一场"银行派"和"票号派"的纷争在情同手足的挚友间开始了。故事以两条线交叉并进展开,一条是事业与家族该如何应对时代的变革;另一条是几代人不同的生活与命运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立秋》具有明显的反思性、批判性,较为客观公正地对晋商兴衰的历史原因进行清醒的反思,同时又对其传统精神给以肯定。它没有局限于历史的视角,而是运用当代人的审美眼光去翻新历史,在传统重现的同时,又加入现代话语阐释,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话剧《立秋》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充分表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思想精髓。贯穿全剧的“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段被丰德票号至上而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背诵并谨慎遵循的祖训,正是晋商勤奋、敬业的真实写照。
山西省话剧院副院长王春燕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国家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是为了找回国家经典,大学生对话剧有着浓厚的兴趣,看了《立秋》后一定会喜欢上话剧。在大学内的演出跟在社会上的商演反响有很大不同,由于文化、审美、阅历的不同,大学生的反映相对更热烈,而这种热烈的反映正是话剧发展的动力。特别是今天锦城学院的同学们尤为热情,我们深受感染。”男主角的扮演者董怀玉在采访时说道:“每次跟大学生演的时候,我们都非常开心,因为大学生的那股热情,那种对中华名族文化的一种渴望,会使我们感动,会让自己感到有尊严,话剧是最接地气的,它反应的就是我们的生活。《立秋》这部话剧教育我们,第一,要与时俱进;第二,诚信做人,不管做什么事,我觉得这是一个做人的根本。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你不管干什么,你都要去做,不要凭空去乱想,实实在在的做点事情。”
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自发起立为艺术家们献上自己的敬意,掌声经久不息。《立秋》中所宣扬的“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理念与我校“三讲三心”明德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此场话剧在为同学们献上精彩故事的同时,也为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据悉,话剧《立秋》在创作演出九年的时间里,已经在海内外演出六百多场,观众达75万次,先后共有三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创下了中国主流话剧演出的多项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