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我校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结项
本报讯日前,根据全国社科规划办成果鉴定等级公告,我校石兴泽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经过全国社科规划办审批结题并被鉴定为“优秀”。这是我校努力提高项目优秀结项率,大力培育精品力作,促进学术成果上水平、上档次的重要成果。它表明我校人文社科研究质量不断提高,研究成果逐步走向精品化。
该项目于2002年批准立项,经过几年努力,于2007年11月完成。该成果含序言、上篇、下篇三部分,共33万字,从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开始,建构了自己的研究体系,对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作了实事求是的评述。该成果不仅第一次在较为广阔的背景上对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做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并且第一次对于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从理论形态到创作现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明显具有拓荒性意义。
鉴定意见中指出,作为一部理论著作,该成果不仅从理论层面上处理并解决了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为研究提供了历史哲学、文化哲学与文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以及思潮理论基础,进而对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质、构成、形态类型及其流变进行了系统研究,而且对生态美学、生态论文学理论的浪漫性特质等作了探讨,大大丰富了新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其中,提出的“开放的浪漫主义”的命题,不仅为自己展开研究提供了方便,也的确抓住了文学新时代的精神性格,具有理论创新性。该项研究注意发掘文艺理论资源,在新的文化背景上予以运用,并能在开阔的文学史视野中展开现象研究,材料翔实,分析细致,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该成果对于文学史写作和文学创作类型的拓展,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郭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