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校报》

艺术的历练 生命的修行

2013-10-06     浏览(75)     (0)

像其他中国城市一样,太原正处于转型时期。大量工业时代的设备被废弃,如何将它们变废为宝,用艺术的力量让之复活,并赋予它们精神价值,成为雕塑营任务的主旨。

这个夏天,参与雕塑营创作的每一位青年雕塑家,每天冒着酷暑,超常的工作强度,没有几个人的眼睛和脸没被弧光烤伤过。身体被烫起水泡,四肢被尖锐的钢铁划伤,被汗水浸透的工作服上沾满铁锈与烟尘。面对沉重的钢铁构件千百次地取舍修改,锲而不舍,精益求精。青年艺术家享受着工作的过程,倾听内心与材料的混响。在这个夏天,困难被当作艺术的历练,艰辛化为生命的修行。

利用废品直接制作金属雕塑有其特殊性。创作虽从方案开始,这里所谓的方案,指的仅是一种意向性草图,更多的思考与改变则贯穿于一件金属材料雕塑的成型过程中,其形态始终在变化。“雕塑的造型与理念是否统一,材料及工序是否可行,是否最恰当地运用了雕塑形式的力量体现了工业文明的精神”,这是创作者时常要思考的问题。然而,在与材料及操作的对话中,更好的语言会不断萌生,这令雕塑家非常享受。

用废弃的钢铁材料,让不同的艺术家现场建构,可能是做直接金属雕塑的最佳途径,因为那种处处凝聚思考的生动性,和因偶发而产生的“屋漏痕”般的自然效果,是世界上最好的金属加工厂都做不到的。每尊雕塑都是艺术家内在自我的写照,这比外在自我的真实性还要强烈。

对于一座面向未来的城市,通过这些带着深深工业时代印记的符号元素,来明确材料与时代的交互关系,极大丰富了城市的文化。

雕塑系 孙璐/文

“钢铁之夏”创作营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