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声音·观点
本文阐述了大学教师的角色和职责,指出教师应负责备课和讲课,科研是教学的源泉,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传授个人修养。文章还提到了不同教师对于教学和科研的不同看法。此外,一些教师强调了课堂魅力的重要性,而另一些教师则注重将知识点变为学生的血肉。总的来说,教学是一种艺术。
●“我认为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负起责任来,就要努力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堂课。”
——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刘庆昌在2010年“师德论坛”上说:“我1993年从日本回来到今天正好是17年半的时间,我教了18年的‘遗传学’。近18年来,我没有调过一次课,没有让他人给我代过一次课,没有迟到过一次。”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是教学。而科研是搞好教学的源泉,一个再有天分的老师,如果连续五年不搞科研,那么,他所讲授的就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了。这很难激发学生的专业激情,也很难引导他们进入研究领域”。
——大学教师的工作重点究竟应该是教学还是科研?对于近年来这一高等教育讨论激烈的热点问题,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张沅认为,二者并不对立和矛盾,教学和科研是实现心中理想的双桨。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你的勤奋努力学生看在眼里,你的真诚奉献学生记在心里,被学生肯定是教师的最高荣誉和快乐。”
——第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动物医学院教授林德贵认为教师要牢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理念,“有什么样的眼界就有什么样的世界;不要把自己当回事,要把事情当回事去做”。
●“大学教师就是一个引路人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学除了学到知识和能力外,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更多的是‘个人修养’的磨练。”
——第七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生物学院教授夏国良说:“作为一名教师,我很愿意和同学们一齐探讨理论知识,交流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他告诫学生:“一个想要进步的学生,要学会如何才能进步,如同科学研究一样,只有学会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学者最终才能成为最好的一名科学家”。
●“教学是一种艺术,要将课堂上的东西变成学生的血肉,我没有什么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有一颗真诚的心。”
——第八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臧日宏认为,老师教课的知识顺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不是把知识点罗列出来,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他说:“每个人要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态度很重要。我是一个在生活中不善言辞的人,但一到讲台,我就特别能说。这也许就是讲台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