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烟台大学 - 《烟台大学报》

校园合伙人,造就了谁?

2013-07-01     浏览(140)     (0)

大学生“合伙”现象盛行,包括学习、生活、创业等方面。考研时的“研友”互相督促合作,写稿时寻找“稿友”共同提高,大一学生付子墨和同学合伙创业并共同担风险,这种“1+1>2”的合作模式在校园中盛行。

    前几年 “拼车”“拼房”的潮流还未退下,随着5月17号《中国合伙人》的上映,“合伙”这个词语又一次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热潮。作为大学生,“合伙”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无论是在学习上的合伙,还是在生活上的合伙,甚至是在创业上的合伙,都成为当今大学生热衷于选择的生活方式。虽然在电影中王阳说“永远不要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但现在大学生中却仍有许多人选择和自己的好友一起创业,一起合伙学习。那就让我们细数一下校园中的“合伙”现象吧。

  “研友”兴起 合作愉快
  王香玉是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普通的大四学生,她刚刚参加完今年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在焦急的等待之后,终于拿到了江南大学的研究生入学通知书。
  “很开心,这么长时间的努力换来了自己想要的结果。”王香玉微笑的说着,“觉得自己其实很幸运。”在谈话中,我们了解到,王香玉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她有着自己独特的复习方式,她并没有选择大多数考研生喜欢的六教,而选择了相对比较清静的四教,“六教太过压抑,我不喜欢。”王香玉这样说道,她告诉我们,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她的一群“研友”带给她的益处。
  原来,王香玉有几个同学院的同学,她们一起报考了江南大学的研究生院,每天都一起晨读,一起自习,造就了一段友谊的同时,也慢慢的提高了自己的成绩。“我们几个人之间会相互督促,这样比一个人自己努力的效果要好得多。”并且,她们有自己的放松方式,复习的累了,就一起唱唱歌,或者结伴出去逛逛街,这些都能让她们重新找回感觉投入到考研复习当中去。
  “很多考研生都会选择这样的方式,让自己能更努力。因为身边的人一直在提醒你‘你要努力’,不然,你就是被淘汰的那一个。”王香玉说,“我们合作的很愉快,相信未来在江南大学还有更多合作的机会。”

    “稿友”兴起 互利双赢
    一个人去采访不同学院的各类活动有没有很忙碌?一个人写一篇一千五百字左右的通讯有没有很辛苦?那你有没有想过找一个“稿友”和你一起搭伴写稿子呢?
    “跑新闻的过程中有很多负责人、表演人员和观众等等需要进行采访,有的时候会忙不过来,采访了一个,另一个人还没来得及采访就已经走了”,周金玉说。作为校记者团新闻部的成员,她每周一般要写一两篇新闻稿,有的时候会写一篇大通讯。“赶稿的时候是很痛苦的,最想找一个帮手和自己一起写,既可以增加写稿的角度,也可以丰富新闻的内容,两个人的力量总大于一个人的。”
    在2013年的校运动会中,周金玉和鲁冰搭伴写稿,分开采访,一起总结写稿,为直播运动会献上了很多优秀的稿件。合作的效率也是很高的,一篇稿子两个人写,缩短了采访和写稿的时间,保证了稿件的新鲜性,将刚刚发生的赛事及时报道给关注比赛的人。“一个人采访的时候有时候会觉得挺孤单的,有人陪你一起写稿,真的是让人感觉很幸福很快乐啊。”
   “1+1>2”的公式在“合伙”中是成立的,好的合伙方式可以实现双赢。周金玉说“让合伙来得更猛烈些吧”。

    “创友”兴起 同甘共苦
    付子墨是人文学院的一名大一学生,与大多数刚刚上大一的同学不同,她已经是一个初试创业的小老板了,有了自己的“小铺子”。
    “最初的时候,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和同学买了一些时光宝石的半成品,通过自己的加工制成成品”,付子墨说。她在大一下半学期和同学搭伴创业,在七餐的格子铺租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铺子”,开始了人生第一桶金的发掘。“这类的饰品在烟大卖的还是比较少,我们争取做到独此一家,哈哈。”她还在人人网上发布了格子铺的饰品上新公告,通知想买的同学,也实现了宣传的效果。
    通过网上预订和实体店售卖的方式,她和同学合伙创业的想法已经初有成效,也成功收获了自己在创业方面的第一桶金。“我们准备在下个学期扩大自己的产业,已经预订了下个学期的两个格子,还继续卖时光宝石系列的饰品,”付子墨满怀信心的说,“在制作的时候舍友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帮我们粘贴片、分包装、标价格等等,她们也是我们的合伙人。”
    创业在合作中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是一次注定孤独的旅程,创业中获利大家分,风险大家担,真正做到了同甘共苦。“合伙”创业,找个和你一样有创业热情的人,享受创业过程中的悲与喜。
                                           李慧 付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