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报》

编者按:在我院十余年 的办学历程中,活跃着一批 充满爱心、无私奉献、甘为 人梯、为人师表的教师,他 们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和良 好校风的塑造作出了贡献。 他们各自的教学风格、授课 方式、人格品质已经深深地 沉淀在学生的心底。

明理尚学 进取超越 勇于突破

———访电气信息工程系主任柏逢明

2012-05-30     浏览(120)    


  柏逢明,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电气信息工程系主任,电气信息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兵工学会坦克装甲车专业委员会委员,电子学报、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审稿专家。吉林省专家库成员。吉林省科技厅科技情报研究所评估专家。


  每每谈起电气信息工程系,柏逢明教授就露出欣慰的笑容,三年前柏教授来到城建学院时,电气信息工程系只有电气和自动化两个专业,学生566人,现已发展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5个专业、6个教研室和1个实验教学中心,14个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803名学子。这种变化是他的骄傲,是他无数个日日夜夜辛勤工作的回报。
  三十余年拼搏进取,成就了今天的成就今年56岁的柏教授,曾是长春理工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带头人、混沌保密通信与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方向带头人,“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主任,“教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研究室主任、自动化系副主任。从事教学科研30余年,柏教授拼搏进取,一直在与科技打交道。
  柏教授从小就喜欢学习,为了准备高考,他做遍了同济大学的复习题,1977年恢复高考,在全国只招收27万人的严峻竞争下,他脱颖而出,考上了佳木斯工程学院,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取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获取博士学位。“十年寒窗苦读”,打造了他过硬的专业基础。为了精通专业,柏教授经常放弃娱乐和休息,把很多业余时间投入到教学科研。他曾主持、参与并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主持并完成教学研究项目3项。在国内外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学术专著3部,参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气测试技术》1部。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教学成果奖2项,在学校第三届科技大会上,他获得学术论文榜第一名,并多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学、科研工作奖。
  这些成果并没有使他停止追求的脚步,他依旧在不断的超越自己,现仍有2个项目在研发中,1个项目在结题验收中。
  管理理念———突出 “强电、建筑电气、智能化”专业特色柏教授来到城建学院后,任电气信息工程系主任,电气信息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为了突出电气信息专业特色,将原本的“信息工程系”正式改名为“电气信息工程系”,积极开展专业、教研室和实验室建设。坚持以“强电、建筑电气、智能化”为突出特色,将信息融合,强弱电综合,软硬件结合,以“学科专业群建设”为发展思想,以建筑、仪器仪表、电气信息三类为主要学科,实现资源共享,将电气信息实验教学中心申报为 “电气信息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并顺利通过省教育厅评审,进入两年建设期。
  在谋求系部发展的过程中,柏主任采取校企合作,实现与市场接轨来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举措,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以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我院与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组态软件实验室及培训中心”基础上,又与北京精仪达盛科技有限公司实现 “创新实验基地”。
  教学理念———加强动手和实践能力尤为重要柏教授长期从事自动化与信息处理、非线性混沌理论、检测技术及无线电技术应用的专业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讲授过计算机控制等14门本科生课程;软件无线电等多门硕士生专业课;混沌通信等博士生专业课程。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柏教授认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大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他积极组织动员鼓励教师、学生参加各类赛事活动,连续两届“亚龙杯”全国高校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竞赛分别获得全国二等奖和一等奖,捧回亚龙杯。组织参加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共获得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和八个成功参加奖,多媒体大赛和全国竞赛三等奖。柏教授自豪地说道,“我们的学生不比211重点院校的学生差,特别是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柏逢明教授在城建学院电气信息工程系这个舞台上,并没有满足原有的两个专业,而是用心努力开创新的发展途径。没有发展,就没有承载;没有特色,也就没有竞争力与持久力,这是柏教授通过几十年来的教育的深切体会,更是他带领电气信息工程系要为之奋斗的执著追求。
  学生记者:杨程钧 孙红禹 饶爱科摄影记者:董时光 谭浩